.

100000000像素留住文物呼吸南开

                            

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实践传统,践行“爱中华,复兴中华”实践理念。今年暑假,许多南开师生充分利用宝贵时间,积极投身科研学术、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家以实践开阔眼界、探寻真知,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今天,小编想与大家分享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庄浪实践队师生们助力甘肃省庄浪县石窟数字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7月2日,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庄浪实践队与庄浪县博物馆合作,开展“时间样本乡村振兴”三维影像志项目,以前沿技术助力庄浪县文物数字化。

甘肃省庄浪县地处陇东扼要,在古代长期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交界之地,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本次工作的重点是庄浪周边历代石窟,团队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全景VR相机和一亿像素中画幅相机等设备采集数据,操作时无需补光,无需触碰文物,最终产出激光点云数据、全景VR视频和高清静态图片,为文物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可视化呈现,以此抢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探索先进技术服务地方的路径。

云崖寺3号、4号石窟激光点云

云崖寺全景视频画面

飞思一亿像素中画幅相机拍摄竹林寺1号石窟

实践队由中心教师冯欢带队,七名成员来自历史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和经济学院,分别负责三维激光扫描、全景VR拍摄、静态图片拍摄、记录整理等工作。

实践队师生采集了云崖寺1号、2号、3号、4号石窟,竹林寺1号、4号石窟和三教洞的数据,年代上至北魏,下至明代,跨度千余年。其中,竹林寺1号窟位于峭壁上,需要攀爬云梯、用吊索运输设备,才能开展作业。冯欢与团队成员刘其远在面积不足三平方米的空间内连续工作,对三尊宋代造像进行全方位扫描及拍摄,直至扫描完毕才下窟。

带队教师冯欢在三教洞工作中

团队成员刘其远在竹林寺攀爬云梯

团队成员高鑫博在云崖寺工作中

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队师生

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留住历史,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庄浪地区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得到了生动而直观的呈现,在前沿技术辅助下,让历史资源活化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实践队成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高鑫博说:“亲眼见到众多文物遗迹令我十分震撼,这让我了解到了庄浪的过去,让我在探源中华文明中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去保护好它们。”

原标题:《像素留住文物呼吸!南开师生助力庄浪石窟数字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