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奇迹庄浪梯田故事多

普通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308/4782762.html

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万亩耕地中有万亩坡耕地分布在道梁峁和条沟壑之间。

十月初至,寒意袭人。兰大新闻学子国庆采风庄浪行小分队走进庄浪,望山山绿,看地地平。一层层梯田从山脚缠绕到山顶,着眼处竟是梯田片片相连,无边无际,漫山遍野。

庄浪梯田景观屈青青/摄

时间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庄浪县山瘠民贫,水土流失严重,为了生存,庄浪人战天斗地,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这项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被日本、以色列专家称为“世界奇迹”。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百万亩梯田背后该有多少故事和新故事啊?10月6日和7日,两天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三个庄浪人。

“没有工具就自己造”

我们采访的第一个人是庄浪县梯田纪念馆的讲解员朱芳春。四十岁的朱芳春穿一件黑色长风衣,看不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今年也是她在纪念馆工作的第十三年了。“以前太穷苦了,不修梯田根本填不饱肚子。”有多苦?这对一直生活在庄浪的朱芳春来说,就是土地种不了庄稼就吃不上饭。“直到年才实现温饱,这简直不可思议!”

在庄浪县梯田纪念馆采访朱芳春屈青青/摄

回顾庄浪梯田建设的历程,是沟壑的山,流失的水,愁苦的脸。“以前那是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发。没饭吃怎么办,只能修梯田,没有工具就自己造。”朱芳春有些激动:“庄浪的祖祖辈辈全是用铁锹、独轮手推车一点一点把地修平。庄浪是黄土高原区,手推车不好推,就在下面垫上一层玉米杆。”

从上世纪60年代的2.4万亩到70年代的33.3万亩。这是“庄浪梯田人”自强不息、与大自然抗争的奋斗史。“80年代到90年代,我记忆中,冬天的庄浪雪下得特别厚。小时候回到家也没有人,问了邻居就知道家里人都出去修梯田了,那时候也不叫修梯田,叫改土。”朱芳春告诉记者,没修梯田之前,一亩地就只有一百多斤的产量。而现在,仅果园面积就已经达到了65万亩。一幅建设绿色庄浪、生态庄浪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啃干馍、喝冷水”的过去饱含着代代庄浪人的艰苦奋斗,“庄浪梯田人”用双手解放了自己,让这片土地长出了蔬菜瓜果,创造了甜蜜生活。如今,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我当讲解员13年,亲眼见证了庄浪每一年的发展变化。”

“梯田一直在修,以后会越来越好。”朱芳春摘下麦克风,看向墙上展出的庄浪梯田美景。“庄浪梯田从建设之初到现在进行产业化发展已经56年了,我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的!”外面,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朱芳春的内心一定是暖的。

“以前是‘三跑田’”,现在是‘三保田’”

从县城出发去大庄村,车子盘旋往复地向上走,转了不知多少个弯,只能听到车轱辘轧过地面的声音,往外是隐隐约约在云雾缭绕间拾级而上的碧绿梯田,仿佛在蓝天白云之中绘了一幅绿色画卷。再往上走,四周安静下来,有了些许耳鸣反应。车子开了很久来到了大庄村。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庄浪县梯田化第一村的石碑。这座梯田纪念碑高3.6米,宽1.6米,厚0.4米,材质为彩色大理石。正面刻着“庄浪县梯田化第一村”,背面刻着“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

赵墩乡地处庄浪县西北部,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大庄村位于赵墩乡中部,全村共有7个社,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3.3亩。“这是我们大庄村几代人用血汗和生命修出来的啊!”大庄村前任老书记魏国珍坐在椅子上颤抖着身子:“以前跟现在没法比啊!以前是‘三跑田’,现在是‘三保田’了!”老人今年75岁了,耳朵背,但提到建设梯田那段历程就滔滔不绝,眼睛也越来越亮。

在大庄村村支部采访魏国珍陈皖皖/摄

年1月,魏国珍先是当了两年村主任,又当了14年支部书记,他亲眼见证了大庄梯田的变迁:“坡陡啊,陡得很,人都上不去。”那时候的大庄村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穷地方。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是这片贫瘠土地的真实写照。“以前种地很困难,撒下种子,一下雨就被水冲走了,都是靠天吃饭啊。”魏国珍回忆起以前的情景。

庄浪的水土问题怎么破?

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就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靠着铁锹、背篼、挑担等简单的工具,掀起了建设水平梯田的大规模运动,将一畦畦陡坡地变成了一层层美丽的梯田。年,大庄村共建成水平梯田亩,合万平方米,梯田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98%,成为庄浪县第一个梯田化村。

“今年的收成应该会不错”

临近中午,气温仍然只有十摄氏度,但这样的寒意在“梯田红苹果”的点缀下好像收敛了许多。绵延如带的层层片片梯田里,苹果园的“红色”与梯田交相辉映、红绿相间。果园在梯田上,一圈又一圈绵延向上的梯田把这些红色拥在怀中。一座座山仿佛绿色的宝塔,梯田苹果园就像宝塔上缀着的“枝叶”和“果子”。

年,庄浪县建成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后,正在向产业强县转型。34年的庄浪梯田史结束,而庄浪梯田的故事还在延续。

石雨霞指着她的苹果园给记者看陈皖皖/摄

记者遇到了这片苹果园的主人石雨霞,“今年的收成应该会不错。”她从树上摘下几颗苹果,语气里是掩藏不住地喜悦。过去是条条沟壑把大山分割成七零八碎的条块,人们深困其中。和这里大多数妇女一样,54岁的石雨霞不识字,年轻时还能外出打个工,但年龄的增长和孙子的出生,让她只能返回梯田,而梯田苹果就成为了她和老伴两口子的主要收入。

在大庄村采访,记者发现像石雨霞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大多靠着自家种的梯田苹果养家糊口,有靠村里的合作社发展养牛业的,也有种马铃薯和中药材的……村民们用双手创造了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据统计,大庄村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为43.72%;年至年共脱贫户人,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96%;年计划脱贫47户人,剩余1户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6%,实现整村脱贫。

兰大新闻学子与采访对象合影定时拍摄

离开时候,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气温也冷了几度。石雨霞还热情地招呼着:“你们明年六七月份再来庄浪,油菜花开满梯田,那时候庄浪可美了!”

坐在回县城的车子上,拿着石雨霞送给我们的苹果。窗外,层层梯田仿佛嵌入夜色之中,不似清晨看到地那般朦胧,却别有一番沉稳之韵。吃着手中的苹果,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在庄浪行采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