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平凉春季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现场
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泾川县罗汉洞的柿子丰收了
崇信龙泉寺
万人太极拳
“道源崆峒来问道,生态平凉来养生。”自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把文旅康养产业链作为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建设以来,平凉市围绕“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全面推进文旅康养产业链的扩链补链强链工程,全力打造文旅康养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平凉样本”。
文旅康养产业是旺人气、活市场、增消费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多业态的融合。
今年以来,平凉市厚植资源优势,推动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把文旅康养产业链建设摆在年度工作首位,截至4月底,接待各类旅游者.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5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1%和38.7%,文旅康养产业迎来了开门红。
项目建设助力融合发展
欣赏田园美景,体验民俗风情。今年“五一”假期,尽管受疫情影响,外地游客减少,但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崇信县、庄浪县等县区的市内乡村游成为主流,“美食+美景”已成为平凉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平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文旅康养产业链扩链补链强链的生动实践。文旅康养是人民对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生活追求的全面提升,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息息相关,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平凉计划实施文旅康养重点项目74个,万元以上项目56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70.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1亿元。截至目前,新建续建项目开工34个,完成投资2.08亿元。崆峒山景区基础设施项目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亿元,全方位提升景区的品质。王母宫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旅游厕所部分已完成主体改造,正在内部贴砖,智慧旅游部分已完成招投标和设备采购,正在安装;龙泉寺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环龙泽湖栈道、山前广场地砖拆除更换、景区山门和旅游步道维修;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正在进行场馆屋面、装饰装修及配套工程建设;静宁和灵台体育馆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平凉市图书馆新馆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正在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
紧盯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合作开发,平凉市建立了年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储备景区开发、康养旅游、文化体验等六大板块招商项目58个。加快落实平凉市政府与省公航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次与省公航旅集团就崆峒山景区合作开发对接洽谈。采取“线上+线下”形式,邀请华邦建投集团、西安铁峰主题公园、上海凯莫屋建筑科技公司等多家企业来平凉考察,库恩波尔露营地酒店项目与静宁签订合作协议。
为创新推动产业联动,平凉市围绕解决文化体验不足、延时留客不足、消费项目不足等短板,推进“文化进景区”,制定了《平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方案》,在崆峒古镇设立平凉市戏曲博物馆、剪纸、蓝染、面塑、刺绣、根雕等10个场馆,打造非遗文创体验一条街。为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把旅游休闲街区打造成区域形象的新名片、城市更新的试验田,打造“一县一街一品”,申报崆峒古镇、崇信龙泉夜市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进“体育+旅游”,开工建设平凉城区泾水缘健身步道、庄浪水上体育公园、崇信龙泉二路健身步道、平凉市生态体育公园等项目;联合举办“问道崆峒·共享冬奥”冰雪文化旅游节。推进“研学+旅游”,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打造“景区+博物馆+纪念馆”精品研学基地,推出“红色研学旅行”线路7条,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与庄浪县梯田纪念馆联合基地被评为“甘肃省首批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旅游产业发展关键是人气。为着力做热春季文化旅游市场,平凉市组织全市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和旅游企业参与,推出“冰雪筑梦·春光绘彩”平凉市十大冬春季康养旅游线路,开展“文化过大年·艺韵暖万家”文化惠民、“登临崆峒·造访春天”崆峒山第三届桃花节等主题活动92场(次),争取全省“5·19”中国旅游日甘肃省主会场宣传活动在平举办。制定《平凉市文化旅游网络宣传工作方案》《平凉市文化旅游网络宣传奖励办法(试行)》,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释放新媒体宣传效应。推进“铁路+旅游”,与兰铁国旅签订《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拟定《平凉铁路旅游专列合作项目实施方案》,开通“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旅游专列,融入全省旅游大环线。
随着一个个文旅康养项目陆续落地建设,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举办,平凉旅游迈进了发展的新时代。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平凉市文旅部门联合工会、教育部门发动开展“平凉人游平凉”,共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
特色引领驱动乡村振兴
寻找心目中的诗和远方,让乡村旅游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近年来,平凉市乡村旅游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平凉市共开建旅游村42个,建成省级旅游示范村29个,正在建设的省列“样板村”3个。先后建设了崆峒镇西沟村等旅游景区带动型,锦屏镇梁坡村等城乡融合发展型,锦屏镇平头沟村等特色产业转化型,王村镇完颜村等民俗体验型,星火乡王家庄村等红色景点融合型旅游村。培育了“三变”改革助推、“企业+农户”的凤凰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贾洼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陈堡村,“扶贫资金助力+国有企业领办”的石桥村等重点乡村旅游点。创建干槐树村等乡村旅游A级景区6个家,评定三星级以上农家乐33户,培育乡村精品民宿12户,庄浪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崆峒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郑家沟村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泾川县凤凰村、庄浪县石桥村列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乡村旅游发展,要规划先行。平凉市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中谋划提出“乡村文旅振兴工程”: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的文章。贯彻“四以”风向标,紧扣“四乡”度量衡,积极推广乡村创客模式、民俗村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做好乡村旅游建设的文章。实施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强化文化植入,保留老建筑、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建设乡村记忆馆、村史馆等,让“文化符号”成为乡村旅游的品牌标识。做好乡村旅游运营的文章。探索开发新途径,按照旅游景区带动型、城乡融合发展型、旅游通道依托型、休闲度假养生型、古镇村落特色型、民族民俗体验型等多种类型,建立乡村旅游投资新模式,把乡村旅游业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的主产业。
基于此,平凉市谋划了一批乡村旅游带动性项目。“十四五”时期,平凉市共谋划乡村旅游带动性项目个,总投资23.5亿元。大力实施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工程,推荐泾川县、庄浪县建设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推荐贾洼村等42个村建设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去年,实施花所镇天源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等乡村旅游重点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
为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竞争力,平凉市还加快创建乡村旅游A级景区。先后推动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静宁县35°苹果谷景区、灵台县中台镇康家沟村、华亭市策底镇大南峪村等旅游专业村创建国家3A级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平凉市结合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正谋划打造泾川温泉康养小镇、安口陇窑陶瓷康养小镇、界石铺红色小镇、韩店石桥度假小镇等8个文旅康养小镇和皇甫谧康养产品研发等项目。平凉建成的皇甫谧文化园,是一处集文化研讨、科普教育、学术交流、拜谒参观、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为打造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旅强省、放大文旅综合效应赋予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深厚内涵和动力。
乡村旅游,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围绕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平凉市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建档,组织走访81个乡镇个行政村(自然村),整理汇总10大类项非遗项目。为加强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开展了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全市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人;建成崆峒笑谈、安口窑陶瓷等非遗项目保护基地、传习所28个。先后编辑出版了《平凉民间文化瑰宝》《华亭曲子戏》等“非遗”保护资料20余部,拍摄十集大型专题纪录片《一脉心香》等;坚持举办各类大型展演及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同时,还积极开展非遗扶贫工作,推动9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年以来组织非遗工坊开展培训43次,共培训名非遗扶贫带头人,让脱贫户掌握技能、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提质增效推进品牌建设
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平凉市将深入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工作思路,围绕文旅康养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加强龙头景区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强化产业链招商,丰富文旅康养业态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打造平凉旅游品牌。
扩增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平凉市将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文旅康养产业要素完善、总量提升、布局优化,加强对有创建任务的县(市)工作督导,年内华亭市、灵台县、庄浪县、静宁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评审,泾川县、崇信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审验收。
提质量,加强景区开发建设。通过制定《全市A级旅游景区质量考评管理办法》,举办全市景区导游员、文化场馆讲解员大赛,推动景区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严格杜绝“只争不管”和“摘牌”问题。今年,平凉市将全面完成崆峒山景区给水、供电、供暖系统改造等基础设施提升及智慧旅游、节点绿化等项目。协调推进关山莲花台景区PPP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争取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和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早日开工,试运营低空飞行旅游项目。加快实施云崖寺景区拆违治乱、垃圾箱购置、标识牌改造等质量提升项目,完成观光快速通道、旅游专用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每县(市、区)年内至少创建1个3A级景区,加快提质扩容步伐。
创品牌,加强乡村旅游建设。针对疫情后“微旅游”“短途游”“市内游”新变化,平凉市将重点推进泾川县、庄浪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和7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持续优化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融入周边、市内旅游大环线、小环线,引领文旅市场复苏。在塑造乡村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市场运作、农旅融合发展、农民全面参与的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争取,推进海寨沟冰雪体育旅游小镇、安口窑陶瓷文化小镇、泾川温泉度假小镇、黄寨红牛民俗小镇、独店针灸小镇、韩店石桥度假康养小镇、界石铺红色小镇等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名片,年内争取创建全国金牌农家乐10户以上;发展特色民宿28户以上。全面开展乡村旅游景区全域无垃圾整治和乡村旅游景区“厕所革命”行动,完成旅游厕所百度地图定位,实现乡村旅游景区厕所“水厕化”。推动传统民间文化演艺进景区,重点抓好安口砂器制作工艺、华亭民间雕塑技艺等项目的保护传承,促进曲子戏、传统民俗、技艺、戏曲等走进乡村旅游景区。
增消费,开发特色文旅商品。通过加强激励性政策引导,平凉市将促进非遗传承人和国有、民营企业合作,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强特色文化传承利用,扩大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推进非遗产品产业化,促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今年将举办平凉文旅康养产业创业创新大赛、旅游商品大赛及“网红带货”购物节,评选十大“平凉必购”特色产品,健全涵盖景区、乡村旅游点、宾馆饭店、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的文旅商品网络化营销体系。
引客流,促进旅游市场开拓。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今年平凉市组织举办“5·19”中国旅游日甘肃省主会场文旅宣传活动,年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甘肃站)启动仪式,“文旅欢歌·唱响四季”文旅系列活动,千场文化惠民演出等节会、赛事活动。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平凉市将开展年助力文旅市场恢复系列活动,串联推广一批特色乡村游、红色基因游等主题线路产品,继续做活短线游、市内游、乡村游,推进“周边人游平凉”“甘肃人游平凉”,组织开展丰收采摘游、秋赏美景游、冬春冰雪游,提前谋划举办静宁苹果丰收节、崆峒区冰雪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多方提升乡村旅游效益,拉动旅游经济增长。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围绕“推进文旅与体育、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崆峒山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两翼,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康养休闲整体推进,全面促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促进文旅康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全新的目标,使平凉文旅康养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冲刺,让“问道崆峒·养生平凉”这一名片叫响全国。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史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