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凉故事文明之旅于右任微服过关山平凉传佳

北京重点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03/8810720.html

于右任(年—年),陕西三原人,中国近现代知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早年参加同盟会,长期在国民党政府任要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创办人,也是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等校董。

于右任不满两岁时,母亲赵氏因病去世,为了寄托对母亲的缅怀感恩之情,到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寻访舅氏亲人,就成了他多年来的夙愿。

因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一直到年秋,62岁的他才最终成行,了却了这一宿愿,也成就了“天荒地变孤儿老,雪涕归来省外家”(于先生归省伯母房氏娘家诗句)的一段佳话。

于右任和平凉拥有深厚的渊源,曾多次途经和到访平凉诸地,留下了众多广为传颂的故事。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年,胡景翼、曹世英、刘觉民等人在三原打出陕西靖国军的旗帜,邀请于右任回陕西担任靖国军总司令。这支队伍在陕西活动了四年有余,是北方唯一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的政治军事力量。

年5月,陕西靖国军举步维艰,于右任准备南下广州拜会孙中山。但陕西、河南道路不畅,便打算从陇南入四川,再顺江东下,从上海乘船去广州。他于6月进入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境内,再经崇信县进入华亭庄浪之间的关山区域,准备经清水县到天水。

当时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复杂,统治甘肃的是附庸北洋军阀的“甘军”陆洪涛、军阀孔繁锦,都是靖国军宿敌。他们一行数人隐姓埋名、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悄悄出发上路。

在灵台途中,题诗《灵台道中》为纪:“灵台原上望,何处是秦关?东去无归路,西来有万山。诗成补游记,兵败耻生还。学道诚宜早,行行鬓已斑。”

华亭与庄浪之间的关山,古称陇山,别名陇坂、陇坻,是陕西关中平原与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

这里群山连绵,层林葱茏,竹木茂盛,禽兽栖居,风光旖旎,有著名的庄浪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葛家洞和华亭莲花台、米家沟等众多享誉陇原的人文自然景区。

云崖寺在方圆不到5公里的范围内,有著名的八大寺以及众多的北魏至清代的石窟群、佛造像、壁画,拥有丰厚悠久的宗教文化艺术宝库。

灵秀的“关山天池”朝那湫林深水幽,华胥氏在古雷泽踩巨足印而孕人文始祖伏羲的典故经久流传。

陈家洞石窟,三尊宏伟壮观的北魏摩崖浮雕佛造像,以及唐代七级玲珑宝塔古韵悠扬。葛家洞又名云台山,绝壁嶙峋、丛林葱郁,这里是晋代名医葛洪曾经炼丹修行之地。

莲花台有秦汉帝王祭祀炎黄二帝的专用神坛“上畤、下畤”,唐将尉迟敬德曾在此发掘铜矿、炼造兵车,群峰巍峨、云雾缭绕,松涛阵阵、鸟兽争鸣。米家沟林壑优美,溪流纵横,幽谷暄和,黄鹂翩翩,晴天雀跃林间,恍如世外桃源。

关山大景区不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还有林海、草原、天池、瀑布、奇峰、古寺等众多景致,但于右任无暇欣赏,他们每天加紧赶路,只有沿途偶尔遇见农夫时稍作寒暄,歇脚休憩。

当时正值六月夏初,野生中药材也到了采挖时节,他们见到药农,就和他们闲谈询问药材名称和作用。

走到华亭时,看到地里的药材长势良好,叶子很大,但不知道是何药材,便向劳作的村民询问。村民们邀请其一行到茅屋歇脚喝水,并且告诉他这种关山区大面积种植的传统药材叫大黄。

天气炎热,村民折下一片特别大的大黄叶子,让一行人顶在头上遮阳。众人向村民道谢告别,于右任并作《崇信道中》一诗纪怀:

“蹀躞深山里,探奇记不详。野人都望岁,植物自分疆。处处生甘草,家家种大黄。关山信难越,梦里梦还乡。”

走到“烟囱眼罐罐”的时候,碰到三五个采药山民,又饶有兴趣地看他们的药材。当他得知这种花朵艳丽、芬芳沁心的药材叫白芍时,便于夜晚将一日见闻作诗《度陇杂诗》,诗云:

“陇山终日行,勉强能骑马。草木不知名,扬鞭问樵者。昔时赭山阴,今日赭山阳。上下百余里,开山种大黄。空谷无耕凿,名花自开落。

唯有食山人,年年采白芍。幽艳居丘壑,孤芳欣有托。茅屋两三间,门前种芍药。路出华亭县,大黄叶如扇。日炙或淋雨,皆能覆君面。”

走到庄浪县竹林寺时,一行人找客栈住下,这里是关山西麓十字路口,也叫“店子峡”,过往商客常在此歇脚。周围山势环抱,竹林茂密,溪水长流,空气清幽,宜居宜游。

于右任便去山林中漫步领略自然之美,店主让其子给他带路,他出门时随手拄了一根六股相交藤杖,引起了随从好奇,也想要这样的藤杖。

小男孩说,这种能当拐杖的藤条这里多得很。看到这几个和善的客人对藤杖很感兴趣,小孩便说我去给你们找,说完一溜烟就不见了。众人不放心其安全,忙向他消失的地方寻去,只见小孩已攀上一棵大树,只有树枝晃动,但不见小孩影子。

不一会儿,小孩已折下了一根上好的藤条,并且快速爬下树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众人都说这是一根好滕杖,并且问小孩上那么高的树害怕吗?小孩说不害怕,和在地上走路是一样的,大家纷纷称赞小孩艺高人胆大。

几个人有说有笑时,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条粗蛇,众人皆惊。只见小孩不慌不忙走上前去,乘蛇不备快速出手,一把捏住蛇的七寸,提起来连续抖动,蛇一下子就瘫软了,放在地上也不动了,众人直呼小孩不简单。

眼见天色不早,一行人回到客栈,吃过饭菜便坐在院里乘凉。月光如水,看夜幕下朦胧的山峦,听院外潺潺的叮咚流水,想到白天小男孩的机敏和勇敢,于右任有感而发,作诗一首《投宿竹林寺》:

“投宿竹林寺,摩崖时隐见。昔日梵王宫,今作回回店。回儿六七龄,自云天赐剑。我杖六股藤,儿曰此木善。客欲择佳者,山前山后遍。

转瞬缘树枝,攀崖技独擅。隐约十丈间,树动儿不见。儿登我战粟,杖得儿欢忭。问儿惧怯否?曰如平地便。深林有大虫,遇之使人颤。”

由于时间匆忙,于右任没有来得及游览关山深处的文史古迹。到达上海后,见到了从广州北上的孙中山,完成了这次出行计划。

19年后,于右任于年9月率员由重庆到西北考察,先到兰州,再趋敦煌,留下了《敦煌纪事诗》《骑登鸣沙山》等19首诗,并形成了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保护敦煌文物的动议,提出了“十年万井”计划。

随后,他专门前往平凉市静宁县寻访舅亲,为当地百姓士绅留下了大量珍贵墨宝。

据《于右任先生年谱》载:“到静宁,寻外舅家,无有知者。至平凉、邠州,回西安,返三原。”

于右任除三次到过平凉,留下了诗歌、墨宝和广为流传的佳话外,还多次以文字和笔墨的形式表达了对静宁以及平凉人士的关爱,更是在平凉大地广为传扬。

年,平凉市博物馆专门举办了“赤子丹心——于右任书法艺术特展”,精选90件(套)于右任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编缀成展,使其文化遗产精彩地呈现在平凉人民面前。

同时,特展将于右任先生精研古今碑帖,把篆、隶、行笔,融化入楷,开辟楷书新境界,把魏碑风韵与个人襟怀溶入行体,把行书推向高峰,竭力创制《标准草书》,为草书规范化作出亘古未有之创举的动人风采向世人精彩淋漓呈现。

参考资料:

1.王劲《于右任三次甘肃之行及其咏陇诗》(《甘肃社会科学》年第2期)

2.华亭县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华亭县志》(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3.陈墨石《于右任先生年谱》(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4.李世恩《于右任先生与平凉》(年《平凉日报》)

来源:市文旅局宣传推广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