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华贵这般诗意泥情

连华贵:这般诗意泥情初识连华贵,是在德化县盖德镇下寮村。大家叫他阿贵。阿贵在村里租下一栋房子作为工作室。这里是笔者的故乡,离开了就只能是过客,再没能回去安居生活。而阿贵却选择了村庄栖居,随意自然,隐含诗意。阿贵的故乡是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前连村,毗邻以土陶闻名的新窑村。新窑村的土陶自清初始制,造型古朴,工艺精湛。20世纪中前期,全村都是土陶作坊,家家户户从事土陶生产。年以前,主要生产盛皿容器,年后,创制仿古陶器,专供欣赏装饰,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16岁那年,阿贵就到新窑村拜师学艺,跟随老师傅学习拉坯做陶。两年后,他去了泉州一家外贸工厂做手工陶器。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德化。虽然行程匆匆,只有粗浅了解,他却被德化陶瓷深深吸引了。毫不犹豫的,阿贵决定到德化进一步了解陶瓷。到了德化,他租房、建窑、做瓷,一气呵成。初步接触瓷土这不同于陶土的材质,他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研究。陶和瓷的差别很快就摸清楚了。他在德化又接触到了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五彩缤纷的釉料,于是又想往深处去了解一下釉彩世界。于是关掉了工作室,到全国各地逛窑口去了。在全国各大陶瓷产区各个窑口,阿贵深深被众多美丽的釉色迷住,不管是汝瓷、钧瓷,还是青瓷、越瓷,都去努力学习各种釉料配方,每个地方的师傅们也都非常友好,愿意和他分享各种釉料的配方,直到三年后才再次回到德化。这次,阿贵真的决定要留下来。他注册了工作室名称,叫莲语窑。莲,亭亭玉立,不妖不娆,静美如禅。这是他喜欢的境界。而他手拉的各类器物,确是有一种脱了尘的宁静。它们被安静地摆放在展架或桌面上,自然地散发出温润的光芒,仿佛是一个久远的传说。静静的,净净的,让人油然生出一些感动。陶土塑性强,以前拉的都是大件陶器。现在用的是德化白瓷的泥料,手拉大件的器型有点困难。但阿贵敢于尝试,他说,手臂有多长就能拉多高的器型。每一次创作之前,他会做长久的准备,尤其是备料。他根据将要创作的器型大小和形状,调配的泥料或硬或软;根据要创作的数量多少,备好多少份泥。连华贵偶尔会画图稿,但总是在拉坯过程中一念之间就变换了,他说,“我喜欢自然,图稿只是一个大致的型,最终还是依着心路走,拉出的东西才好”。阿贵对旋律和节奏都有着天生的敏感和热忱。年,福建省陶瓷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阿贵一举拿了第一名,获得了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和金牌工人称号。但说起这些时,阿贵显然心不在焉,表情淡然。他在意的只有瓷泥,“我是一个手艺人,我喜欢泥土的呼吸。”每个行业都需要真诚的人。在阿贵的身上,是一种不为繁华易匠心的素淡淳朴。“技艺能让你做出来的东西更好看,而思想和感悟却能决定你能否走得更远。”阿贵说。他自然要锤炼技艺,要掌握泥性,控制泥土,让泥土完全听从于他。他还注重磨炼内心,做一个干净纯粹的人。手艺等于勤奋加宁静的思想。这是阿贵的理念。

像所有痴迷陶瓷的手艺人一样,阿贵很享受他在创作生涯中所经历的所有。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就是躲在下寮村这幢小楼里面,将所熟知的一切都巧妙地汇集于泥土中,通过在拉坯机上的匀速旋转,通过自身手心温度的传达,进而塑造成想要的模样。

这般诗意泥情,与其说体现了阿贵闲散雅致的性情,更不如说这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

来源:素绚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