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果园通过全面实施“间伐、落头、提干、疏枝、开角”等改形技术,果园整体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枝轴(组)修剪(更新)却成为多数果农的技术难点,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站技术人员通过图解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枝轴(组)修剪技术,供广大果农参考。
修剪前枝组分布情况:
枝轴(组)现状:枝组分布凌乱、枝密营养分散;空间分布不合理,重叠、交叉枝多。
修剪目标:实现主枝单轴延伸,下垂结果,嫩(新)枝结果;枝组大、中、小错落有序,均匀分布,插空排列,多而不挤,小而不稀。
修剪步骤
疏枝为节约树体营养,避免无效养分消耗,集中营养向优势枝条供应,修剪中应及时疏除衰弱枝,病虫枝、双岔枝、背下枝、交叉重叠枝等。
疏除已结果的衰弱枝
疏除病虫、机械损伤枝
疏除背下衰弱枝
疏除不规范扭枝
疏除背上直立虚旺枝
疏除重叠、交叉枝
背上枝修剪作为老果园果树上着生的背上枝,为复壮树势,在不影响光照前提下,可适当保留,一是通过夏管措施(拿、拉、垂等)培养新的结果枝组。二是通过顺向(沿主枝头方向)拉枝,培养生长势较旺的主枝延长头,恢复树势,多用于由于病虫危害、机械损伤、自然灾害造成的衰弱、死亡的主枝延长头。三是养根壮树,分散极性,防止日烧。
直接疏除(无空间、枝势旺)
培养新的延长头,恢复枝势
通过回剪,复壮枝势、培养新的结果枝组
回缩对连续结果造成枝势衰弱的结果枝组,通过回缩修剪方法复壮枝势,具体操作中应回缩至优势枝条作为新的延长头,避免见花回、见枝回。
变向对主枝背上或斜生的结果枝组,通过拉枝、垂枝、拿枝软化等措施,改变枝向,使其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促其成花。
拿枝软化,变直立为下垂(斜生)
垂枝改变枝向,培养下垂结果枝组
修剪后枝组分布情况:
来源:静宁县林业局
编辑:静宁县网信办/杨春荣
§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华夏之根红色圣地苹果之乡
静宁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和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总耕地万亩,山旱地占92%。
静宁是平凉西大门。位于甘肃中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平定高速、国道、静庄、静秦公路和公路穿境而过,素有“陇口要冲”之称。
静宁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境内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存处,有以古成纪遗址为代表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界石铺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琦,参与“公车上书”的王曜南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汉置成纪、阿阳县,宋置德顺郡、陇干县,元始改德顺州为静宁州,取“平静安宁”之意,年改为静宁县。红军长征三次途经静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在界石铺宿营。年8月6日静宁解放,隶属定西,年5月25日划归平凉管辖至今。
静宁是干旱贫困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米,年均气温8.5℃,降水量.4毫米,蒸发量.2毫米,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境内有葫芦河干流和9条支流,有东峡水库等14座中小型水库,全县水资源总量为0.6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立方米,属极度贫水地区。
静宁是农业大县。年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果品产业经过连续30多年的发展,总面积达到万亩,是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建成各类果品认证基地59.5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认证基地33.6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苹果基地1万亩、出口基地24.9万亩,年果品总产量72万吨。静宁苹果先后获得“中华名果”、“全国优秀果业区域公用品牌”等16个大奖,成功注册为全国驰名商标,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A产品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认证四张国家级名片,静宁先后被国家林业总局、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百强示范县”。以果品产业为带动,发展纸箱包装生产企业18家,年产纸箱3.1亿平方米,年产值10亿元,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被命名为“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
静宁是教育文化大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协调发展,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在校学生7.89万人,专任教师人。高考质量连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累计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9.2万人。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先进县、文化先进县、科技进步县、科普示范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和省级文明县标兵、省级园林县城、全省体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