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腔是皮影戏中的一种,道具与皮人和一般皮影戏相同,所不同的是唱腔。庄浪影子腔以地方民歌,包括陇东道情为基调,糅进了陕西一些民间曲子成分,经不断创造加工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腔调儿,因用于皮影戏,所以称影子腔。最早出现于清末,代有传人。此曲目前公认的始创者是魏廷俊,《庄浪县志》也有记载。
庄浪影子腔文乐以三弦、二胡为主,武乐以小锣、拍板、甩子(碰铃)为主。板式主要分为花音、苦音,节奏分为慢唱、紧唱和中速唱。慢唱俗称“平腔”,紧唱俗称“撩子”,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速唱多称“中音”。行腔多用“哎”“啊”衬字,在游弦中自由说唱,尾声必用滑音。其曲婉转自如、流畅优美,唱到喜悦处铿铿锵锵,热烈欢快;唱至忧伤处,凄凄切切,风声鹤唳,最易动人情感,发人幽思。
庄浪影子腔中有的段子用帮腔(又称“满台唱”),把剧情推上一个又一个高潮。太本多选用传统秦腔剧本,代表剧目有本戏《葵花镜》《孝廉卷》《忠孝图》《全家福》等十几本;折子戏有《李彦贵卖水》《麒麟送子》《狐狸闹书馆》《庙郎认母》《华亭相会》《草坡传信》等二十几折。
年,为抢救民间文化艺术,庄浪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走访了几位民间老艺人,对影子腔进行了搜集整理。后将此腔用在经过改编的民间流传的皮影戏《剪花灯》上,该剧参加了平凉市的文艺调演,因地方意味浓厚,异曲异味,获得了好评,剧本、演出双双获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后,县文化馆组织人员对影子腔又进行了一次普查建档,年申报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来源:陇上非遗
编辑: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
现正式向广大读者征稿
征稿方向:参照本平台以往发布稿件类型;
征稿形式: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h5等。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