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凉故事文明之旅吃遍天下苹果还想静宁苹果

                            

苹果——世界温带水果之王,在全球众多水果中产量位列前茅。

不仅如此,苹果在亚欧文化中都占据重要地位。

在中国,道教视苹果为仙果,但其名却来自佛经。在欧洲,它是北欧神话中的青春之果,希腊神话中的爱情之果,基督教经典《旧约全书创世记》中的智慧之果。

远古的芬芳:中国与苹果

苹果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中国的苹果属中,著名栽培植物除了苹果,还有花红、楸子、海棠花、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

据记载,这几种果树中最早栽培的是绵苹果,其果肉绵软易烂,不像现代苹果那么脆硬。

西汉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描写长安上林苑丽景,其中有“楟(tng)柰(ni)厚朴”,“柰”就是绵苹果最早的名字。

除了绵苹果外,花红和海棠的栽培也很早,它们和绵苹果在关中地区几乎同时栽培。西汉末年扬雄的《蜀都赋》有“杜樼栗柰”“扶林檎”,“林檎”则是花红最早的名字。

唐代,绵苹果多了一个新名字——频婆果。

“频婆”是梵语音译,本指印度一种葫芦科植物——红瓜。因成熟红瓜色红光亮,佛经中常譬喻红亮物体,特别是形容健康嘴唇的色泽。例如《华严经》记述佛祖“唇口丹洁,如频婆果。”

后来,频婆果便成了“蘋婆果”(汉字简化后为“苹婆果”),“苹果”则是“苹婆果”之省。

苹果历险记:千年之旅

西方相关最早记录为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在《植物志》中对苹果的记载。

据考证,苹果真正的祖先为——新疆野苹果,现代苹果主要是新疆野苹果和欧洲野苹果的杂交种。

新疆野苹果主产天山山脉、邻近山地,虽是地道野生种,个头却远大于苹果属的其他野生种,而且成熟果实的颜色有红、黄、绿、白以至双色,涵盖了栽培苹果的所有色系。

早在公元前年,黑海—里海草原的原始印欧人和吐火罗人、粟特人等族群迁徙中亚地区,发现了美味的新疆野苹果。其向西往西亚、希腊、罗马、西欧扩散,最终在欧洲育成现代栽培苹果。

向东先传入新疆,大致在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传入河西走廊,成为古籍中的“柰”和后来的“频婆果”。

果香序曲:现代苹果入华

鸦片战争后,大量传教士进入中国。

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和妻子海伦入华传教,来到山东烟台见当地气候与老家相似,于年带来16株西洋苹果(也叫“现代栽培苹果”)苗,在烟台建起“广兴果园”。

因其果实和中国本土绵苹果很像,这种水果便被称为“苹果”。

这种新兴水果酸甜可口、果实硕大,乡民争相栽植,苹果迅速传向北方各地。

解放后,北方宜植农村基本都有了苹果身影,但规模不大。

80年代初,甘肃省平凉市的静宁、泾川等县开始栽植苹果,之后平凉诸县都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红果果变奏曲:平凉金果飘香记

平凉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被原国家农业部划定为“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

栽植之初,不少果农“白天栽树、晚上砍树”。通过技术培训、蹲点包园,推广“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果农与贫困户通过种植、务工、分红等方式稳步脱贫,全市种植面积达到多万亩,将一颗颗红果果蝶变为一枚枚“金蛋蛋”。

平凉市静宁县南部的仁大、李店、治平等乡镇最早栽植苹果。

静宁苹果因鲜艳形正、质细多汁、口感脆甜、极耐储藏而名扬天下,成为“平凉金果”桂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7年,静宁获“中国苹果20强县”;年,“静宁苹果”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目前,静宁县苹果栽植面积已逾万亩以上,荣获“国家质检总局出口认证”、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静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等4项认证。

泾川县经过30多年发展,全县行政村几乎都栽植了苹果树,种植面积50多万亩,泾川红富士获“中华名果”称号。

庄浪也将苹果作为支柱产业,果园已逾65万亩,总产量40多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多元。

灵台苹果栽植面积20多万亩,农民人均1亩以上,年产量20多万吨,收入近10亿元。

崇信苹果种植10万亩以上,年产20多万吨。崆峒区、华亭市也有较大面积果园,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近百个,一千余个村种植面积在千亩以上,产量近万吨,人均果品纯收入超过元。

“平凉金果”成为国内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先后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7张国家级名片。

40年谋一果:静宁苹果甲天下

常言道:“中国苹果看N35,N35看静宁”。“平凉金果”麾下,尤以“静宁苹果”最为“精锐骁勇”。

静宁县地处北纬35,平均海拔米,土层深厚,降雨适中,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域、气温、土壤特点,非常利于苹果生长。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趣称世界上有四颗苹果:

第一颗是伊甸园的苹果,产生了爱情;第二颗是牛顿的苹果,认知了万有引力;第三颗是乔布斯的苹果,联通了世界;第四颗就是静宁的苹果,致富乐业了万千百姓。

自20世纪80年代,静宁历经40载春华秋实,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将“小苹果”作为脱贫致富的“一号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亦如比邻的庄浪县坚持30余年筑梯田。

最终,静宁人将一颗小红果,发展为知名的“中国驰名商标”;从一个苦甲天下的贫困县,蜕变为著名的“中国苹果之乡”,近20万人靠苹果稳定致富,静宁苹果真正成了静宁人的致富果、幸福果、开心果。

静宁县五洲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马永锋的经历,正是静宁苹果成长之路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80年代,静宁开始大面积种苹果,家住城川镇红旗村的马家也承包了地种苹果。

当时,马永锋还是个七八岁的“岁仔”,他的父亲从农业社遗留的果园里拿来了“小国光”,口感还不是很好,但那时有苹果吃已经很不错了。

年,马永锋退伍返乡帮父亲打理果园,当时1斤苹果能卖七、八毛钱,一年下来可以卖七、八万元。

年,果树遭到二白叶虫害,他家70%的果树叶子落光了,年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二。从那时起,他意识到种好果园更需要专业技术知识。

后来,经过多次赴外考察学习,马永锋于年注册成立了五洲果品合作社。

作为静宁县规模最大的合作社之一,共有社员户。通过长期聘请“土专家”“田秀才”对社员田野指导,经过10年努力,果农的种植水平和收入大幅度增长。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科技现代化之路,让静宁苹果产业行稳致远。

威戎镇洞子湾的一个小村庄,起初果园管理水平低,品种落后,一斤苹果卖一、两块钱。

经过6年的品种改良,年以每斤4.4元全部卖给了合作社,收入翻了一番,15户果农收入多万元,户均收入15万元。腰包鼓了,让更多果农对走现代化之路信心倍增。

年,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应运而生,大力开展新品种的培育、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所长李建明带领团队选育出了2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成纪1号”“静宁1号”。

“成纪1号”在甘肃、宁夏、陕西等推广面积达30万亩以上;“静宁1号”在静宁推广面积3万亩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同时,研究所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了“甘肃静宁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为小红果的大飞跃点燃了科技引擎。

香生玉魇轻含笑

一城芳菲半城红

静宁苹果浓缩了成纪大地深厚情怀,以其“黄金特质”被称为苹果界“黄金圣斗士”。如今,走进静宁,处处都洋溢着悠悠果香。

只因她源于“黄金产地”,满足生态苹果7项指标。拥有“黄金品质”,主要理化指标均优于全国其它产区。

执行“黄金标准”,《静宁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部分指标都高于国家标准。搭配“黄金比例”,每百克维生素C含量7.1毫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是地道养生果。拥有“黄金生态”,大量使用农家肥、青海羊粪等有机肥。

铸造“黄金品牌”,静宁苹果先后获“中华名果”等17项国家级大奖、“中国驰名商标”等8张国家级名片、“中国苹果之乡”等9个国家级称号,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估价连续6年名列前茅;年列为欧盟地理标志保护,为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

缔造“黄金产业”,静宁果农人均果品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至年的元以上,果品收入占其人均纯收入70%以上。年,静宁苹果园总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稳坐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交椅,果品总产量85.6万吨,实现产值48.6亿元。

全县形成了苗木繁育、科技研发、数字管控、品牌营销、精深加工、出口创汇的苹果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了“小苹果”向“大产业”“大品牌”的飞跃。

如今,静宁仁大、李店、治平等乡镇的果农,以果兴家、以勤乐业,早已实现了“村有小洋楼、城有商品房、行有小汽车”的小康梦,致富安居何需远行,青山绿水聚宝盆,故乡正是桃花源。

王牌传奇:静宁德美果

静宁苹果作为国内苹果价格风向标,牢牢占据着高端苹果市场,品牌价值.95亿元,遥遥领先国内同类果品,不仅畅销全国,更远销俄罗斯、中亚、东南亚、欧美、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0万美元。

全县已有德美、常津、欣叶、陇原红、红六福、恒达等龙头企业家,开发了苹果汁、果胶、果酒、果醋、脆片等系列产品,建成了西部最大的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

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就是一家集科研育苗、生态种植、冷链储存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年,德美建成亩矮化密植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智能管控,为静宁苹果产业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

德美果与众不同的是,每亩地加施2吨青海草原纯羊粪,经发酵腐熟后有机质含量很高,让每一颗苹果都浸润养分。

同时,培育了适合静宁生态的“德美1号”“德美2号”,果园种植黑麦草,采用机械和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园内还养了鹅,食草吃虫,粪便滋沃土地。

走进德美苹果分拣、包装车间,空气里弥漫着甜郁的果香,一颗颗红苹果快乐地翻滚在自动分选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对分拣好的苹果装箱。

德美引进了法国迈夫公司的国际先进选果系统,可检测果面着色、瑕疵、碰伤、端正度,还能检测糖度、酸甜比、霉心病,实现单果贴码管理。

同时,德美建成了甘肃最大的保鲜贮存、包装加工、冷链配送等于一体的现代冷链物流园,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兰州等城市设有多家品牌直营店和网店,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比翼齐飞。

近年来,德美与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中投、中铁等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德美果”获绿色产品认证、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新锐果品品牌、果业扶贫优秀品牌等荣誉,自主品牌价值1.61亿元,公司荣获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年初,德美调拨箱苹果,驰援武汉抗疫一线。年甘肃疫情发生后,再次支援兰州、张掖、嘉峪关等地百余吨苹果。

如今,静宁苹果早已成为寻觅乡味的“静宁必购品”,和烧鸡、锅盔、点心一道,被称为“静宁四宝”“走亲访友四件套”。

“苹果红了呢呀哎呦,果乡人醉了呦嗨;农民丰收呢呀哎呦,日子越过越美了呦嗨”

碧云天,青峦涧,红艳的硕果,农人的欢歌,一幅丰收祥瑞的画卷正在成纪大地瑰丽展开

参考资料:

1.罗桂环《苹果源流考》(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李芳芳王毅《静宁苹果30年的成长与精彩》(年平凉日报)

3.邸文炯杨诗卉《静宁苹果产业链的长宽高》(年央广网)

4.平凉市政府门户网站资料

5.平凉市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资料

来源:市文旅局宣传推广科

编辑: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

备注

平凉文旅旨在宣传平凉文化旅游,欢迎转载。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平凉故事文明之旅

吃遍天下苹果还想静宁苹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