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洒在山水间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徽县地处秦岭腹地,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祖祖辈辈守着山坡地,靠天吃饭,生活十分困难。
年,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定点帮扶徽县榆树乡5个深度贫困村。省分行领导和机关中层干部与贫困村的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专人包户,落实帮扶责任。
两年过去了,榆树乡这5个帮扶贫困村,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家门口的路修通了
徽县是秦、陇入蜀必经之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名诗中的蜀道,大部分在徽县境内,“青泥何盘盘”,描写的正是徽县青泥岭险峻泥泞道路。
走进榆树村,这里坡陡弯急、道阻且长,蜿蜒曲折的乡村小道,再也见不到“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境况,平整、宽阔的水泥乡村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一位大爷开心地说:“几代人的行路难‘心病’,让交通银行扶贫干部办好了。”
原来,榆树村通往乡村公路的一段老路,路窄、路烂、路断头,村民出行非常难,严重制约榆树村经济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年,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帮扶工作队进入榆树村,实地查看,走访贫困户,与当地政府沟通了解,决定扶贫先从修建村民道路扶起。
找到扶贫突破口后,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交通银行总行的支持,决定投资40万元帮村民修路。交行帮扶人员又联系施工队开进村庄,为榆树村4个自然村修建了长达米的入户道路。
如今,村民的农用车可以直接从家里开到田间地头。“扶贫路”不但解决了村民出行难,也打开了村民经济作物走向市场的致富之路。
乡村旅游从改厕抓起
徽县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嘉陵江流经县内,到处草木葱茏、空气清新、风光秀丽。大自然赋予徽县宝贵的生态环境资源,成为这里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这几年来,徽县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产业支柱。榆树乡火站村在着手发展乡村旅游时,遇到了尴尬的旱厕难题。城里人来村庄游玩,不习惯上乡村旱厕。旱厕把一个个游客堵在了村外。小厕所制约大旅游发展。
去年,交通银行在扶贫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扶贫人员走村入户,登门拜访改厕专家,一起研究如何帮村民改旱厕,留游客,让村民农家乐“活”起来。
旱厕怎么改?交行扶贫人员经过仔细勘察,决定投资40万元,给41户村民修建水冲式卫生厕所。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施工,去年年底,火站村水冲厕所项目全部完工,户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村民彻底告别了多年沿袭的旱厕,该村成为徽县“卫生厕所第一村”。
“厕所革命”打通了榆树乡火站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门槛”。眼下,一家家农家乐欢声笑语,游客如织。村民们高兴地说:“发展乡村旅游比种庄稼好,收入多了好几倍。”
助贫致富送金蜂
榆树乡发展中蜂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该乡通过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引导农户脱贫致富。但合作社由于缺乏启动资金、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蜂产业难以形成气候。
“不能让榆树乡的村民因为缺乏产业资金,眼睁睁地看着漫山遍野花开花落,长叹息。下决心帮扶村民,让蜜蜂把红花绿叶变成真金白银。”交通银行甘肃分行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交行甘肃省分行投入50万元帮扶资金,启动榆树乡“助贫致富送金蜂”项目。以养蜂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交行将50万元项目资金注入合作社,为榆树乡5个深度贫困村村集体和贫困户配股,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获得收入。在交行的帮扶下,有效解决了榆树村贫困户和村集体发展养蜂产业资金“缺”、个人养殖“散”、养蜂技术“低”的难题。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蜂,为贫困户带来真金白银,户户收入增加了。中等规模以上的养蜂农户,年收入超过5万元。
年,交行帮扶榆树乡发展养蜂产业取得成效后,积极引导另一个帮扶村——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中庄村发展养蜂产业。
年,交行平凉分行驻庄浪县韩店镇中庄村的帮扶干部,组织村民代表集体前往榆树乡学习养蜂技术。经过几天的培训学习后,十多户村民掌握了养蜂技术,从榆树乡购买近百箱蜜蜂,红红火火地搞起了中蜂养殖产业。
交行帮扶工作人员牵线搭桥,使榆树乡的“甜蜜线”越拉越长,一箱箱小蜜蜂从徽县飞向平凉庄浪扶贫村。
一个电话见真情
安六娃是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赵文育负责联系的贫困户。有一天,他在电话里说,“村里在马路边喷洒除草剂,也不打个招呼,我家的母牛怀着牛犊,吃了有除草剂的草,万一生不下牛犊怎么办?”
第二天,赵文育驱车多公里来到榆树乡,与乡上和村委会的领导一起来到安六娃家里了解情况。
在赵文育的协调下,安六娃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安六娃高兴地说:“赵行长,我打电话只是想发发牢骚,没想到第二天您就来了,乡上领导的处理意见我很满意,给您添麻烦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一次牵手,就是永远的倾情和坚守。交行提出,榆树乡脱贫路上,一个贫困户也不能少。交行省分行名员工将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和“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雄心,在今后的扶贫路上,与榆树乡村民一道决战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