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平凉市委、市政府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专家现场品鉴暨第二届平凉红牛节11月20日上午在甘肃省平凉市开幕。此次节会对于助推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第二届平凉红牛节在甘肃平凉举办。(高翔摄)
大会开幕式由中共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主持,节会期间举办了以“中国牛优质牛肉发展新思路探讨”为主题的高层论坛,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副所长李俊雅主持论坛并作了题为“我国地方黄牛种质资源及产业发展新途径”的主旨演讲。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必志、中国烹饪协会原副会长边疆、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张杨等分别围绕“中国黄牛优质肉品发展方向”“中国黄牛产业发展模式探讨”“我国谷饲与草饲牛肉品质差异及发展前景分析”等主题进行了发言。
节会期间,牛肉品鉴评审委员会专家分别对生鲜肉、煎烤涮制熟肉进行品鉴及评分。与会人员前往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崇信县黄寨镇甘庄窑洞养牛示范点现场观摩,了解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成效。会议期间还将举办平凉红牛发展路径及产业化开发模式座谈会,平凉地方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将围绕“平凉红牛种质特点、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等主题建言献策。
牛肉品鉴评审委员会专家对生鲜肉、煎烤涮制熟肉进行品鉴及评分。(高翔摄)
平凉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有“农民唯养牛”的历史记载,当地群众养牛饲养方式非常精细,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非常独特的肉牛种质资源。
据王奋彦介绍,平凉红牛是在平凉特定的饲养传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以平凉当地黄牛为基础,先后引进南德温、红安格斯等品种,经过长期选育形成的肉牛新类群。年以来,平凉市委将平凉红牛产业确立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提出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建立了“五个一”产业发展模式,聚全市之力,集各方资源,促进全产业链开发,使红牛产业成为全市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截至年底,平凉市牛饲养量达到74.02万头、出栏量31.84万头。
“我个人筹了一部分资金,买了30多头牛,还有政府给贫困户每户投牛5头,按照入股分红的模式加入到合作社代养。目前我家里的牛已经发展到头,收入近20万元。”庄浪县大山野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猪来说。
与会专家进行牛肉品鉴。(高翔摄)
据庄浪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宋树红介绍,近年来,庄浪县按照平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牛产业。经过探索,庄浪县形成了以公司带动、合作代养、农户自养和入股分红的四种养牛模式,走出了养牛助推脱贫的致富路子。目前,庄浪县肉牛存栏量达10万头以上,贫困户户均养牛3头以上,深度贫困乡镇贫困户户均养牛5头以上,全县畜牧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贫困群众人均畜牧产业收入达到元以上。
据了解,坚持规模养殖和农户饲养同步推进,平凉市已累计建成规模养牛场个,扶持养牛大户1.6万户,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个,带动8.4万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目前,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红牛”入选甘肃省著名商标。
“下一步,平凉市将以建设现代草畜产业体系为方向,以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为牵引,全力推进规模扩张、链条延伸和宣传推广,把‘平凉红牛’打造成中国自主品牌大动物第一品种,把平凉市建成全国农区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基地。”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平凉市委书记郭承录说。
来源:人民网(11月20日)
作者高翔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扶贫产业“牛”起来百姓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