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兰(右二)在村民家中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记者王婕妤摄
“我见证了太多农人的苦难,见证了他们面对多舛命运、面对无情大自然的无奈与抗争,从而积淀出一种责任和认同。”与农民和土地摸爬滚打18年的甘泉县委书记杨宏兰,曾在随笔中写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唯有尽心竭力为群众多办实事。”与村民夜里搂柴熏烟抗春寒,奔走省内外卖苹果,走进农家小院话发展……杨宏兰把群众的需求落地落实。
在她的带领下,甘泉县始终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4月15日,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省扶贫办通报了年省上对市县和省级部门成效考核结果,甘泉县进入第一方阵。
产业链上学技术促增收
粉红的山桃花竞相开放,金黄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曳,温室大棚里绿意浓浓。4月16日,暖阳下的甘泉县石门镇南沟门村处处生机勃勃。
“我看这树基本成形了,这项目能带动多少贫困群众?”杨宏兰关心地询问。继成功种植葡萄后,荣华控股集团又在村上流转亩土地打造翡翠梨园。
“能带动61户贫困户,覆盖周边3个村。”荣华控股集团延安农联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水明说。
“在这里干一天工费元,去年收入2万多元。”正在修剪枝条的村民魏登成说,他还种了3座大棚的蔬菜,去年挣9万多元。
不只是荣华集团,甘泉和陕果集团还合作建设2万亩高标准苹果基地,带动余户农民种苹果、学技术。
“有什么困难随时说,我们共同解决。”杨宏兰说。
“这可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陕果集团甘泉公司总经理拓晓峰说,县上支持力度大,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产业促发展,产业增信心。甘泉县汇聚合力促增收,确定了12名县级领导包抓6个乡镇,深入乡镇扎实开展驻村蹲点调研。名包扶责任人牢牢坚守一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甘泉县贫困家庭重点发展了大棚蔬菜、奶山羊养殖、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甘泉县扶贫局副局长韩永生说,目前,全县产业覆盖率由年的76.7%提高到年的%。
“第一书记联盟”集合力聚民心
草莓、甜瓜、红薯、小番茄……在即将开业的甘泉县“第一书记联盟”消费扶贫超市里,全县63个村的近20种瓜果蔬菜摆满货架,包装盒上统一印着“原味甘泉”字样。
“我们已经开始接单了,订货的人挺多。”甘泉县石门镇魏家沟村第一书记崔院强给杨宏兰介绍。
“疫情发生后,你们迅速集结到岗,一边进行防疫摸排,一边帮群众卖农产品,效果很好。这回肯定没问题。”杨宏兰说。
甘泉县第一书记大多是80后、90后,有热情、有干劲。县上因势利导,组建“第一书记联盟”,推动各村资源共享,实现抱团发展。疫情初期,物流受阻,不少村民的蔬菜滞销,各村第一书记第一时间将蔬果拼箱进行网上销售。11天时间,平均每天送货多箱,帮群众销售蔬果多公斤。
石门镇和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原第一书记赵伟和石门镇梁庄村第一书记胡金飞都说,村子已经成为自己的家。村里谁家啥情况,他们一清二楚。村里群众也把他们当自家孩子看待。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第一书记成为甘泉发现人才、锻炼培养干部的平台。从年至今,县上已提拔第一书记31名。
联动联创推进乡村治理
“书记来啦,长时不见了,可想你哩。”看到杨宏兰进门,石门镇和平村村民韩文革迎上前去,边走边说。
一度因病致贫的韩文革,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和丈夫种了2座日光温室大棚,一年收入3万多元,在年实现脱贫。
“你这院子面积大,可以再种些树,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增加收入。”杨宏兰对韩文革说。与此同时,她又叮嘱镇党委书记赵延峰,大力推行庭院经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选苗栽种,让每家每户的日子都美起来。
“今年,我们对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整顿,清理违建和‘三堆’。”村党支部书记魏小东说,群众把家门口那些猪圈一拆后,村里一下亮堂了。
“乡村治理联动联创就是要提升脱贫质量,让老百姓物质上脱贫,更要精神上脱困。”杨宏兰说,“村上68名党员,除了带头过好自己的日子外,还要当标杆树新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道镇府安村杨柳吐绿,梨花飘香,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从村头贯通到村尾,新建的休闲广场为村庄增添了几分活力。在广场沁心亭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拉话拉得热闹。
“这两年收入咋样?日子过得咋样?”杨宏兰走上前去。
“有大棚,有苹果,这两年还种红薯,日子都好呢!”“这广场都是帮扶单位建的,看着这花这树,心里可美了。”群众你一言他一语。
“推动乡村治理联动联创是综合施策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的有效抓手。”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延平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杨宏兰一直在路上,用脚下的泥土兑现着对群众的诺言。(记者齐小英王婕妤)
(来源:陕西日报)
监制:曹圆宇审核:马磊编辑:王程
甘泉宣传天天快报甘泉宣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