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碧口镇茶农采茶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冉创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文县属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全省深度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县上下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整合项目资金,凝聚各方力量,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年文县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在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中,脱贫人口实现了“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达到98.06%。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文县交上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劳务输转:注重“造血”促增收走进依山而建的玉垒乡大山村,干净整洁的街道、气派的小戏楼、鲜艳的文化墙、宽敞的文化广场……无不展示着美丽乡村的新气象。近日,一场由文县人社部门组织的劳务技能培训在这里如火如荼展开。组织方负责人介绍:“这次培训,村民积极性很高,大家都踊跃报名,我们主要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技能,早日找到工作。”培训小分队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向学员传授炸、炒、焖、蒸、煮等烹饪技能,让当地妇女掌握一技之长。打赢脱贫攻坚战,劳务经济成为文县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年全年组织劳务输转5.8万人次,创收13亿元以上,人均增收元以上,建立的60家扶贫车间,共带动多人实现脱贫。配合劳务工作,文县始终把贫困群众作为主体,通过系列精准培训,强化技能训练,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活力。在培训中,文县围绕电工、焊工、中式烹调师、家政服务员等开展了入村进社的线下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工在家门口学习技能。今年已在全县范围内培训余人次,为更好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乡村旅游:传承乡愁换新貌“廊桥相依惟真爱,山水画卷入梦来;寻幽览胜何处去,白马古风飘四海。”这是游客游览铁楼藏族乡阳尕山村的感受。近年来,文县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优势,紧紧抓住“文旅强县”战略的实施,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品牌、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从“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消费入手,开启乡村旅游“强引擎”。走进阳尕山村等传统村寨,别致的旅游景观把山寨打扮得分外漂亮。感受着绿色生态美景,品尝着地方风味佳肴,体验着特色民俗文化,乡土情愁瞬间溢满心头,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开办农家客栈的王代娥说:“近年来,游客越来越多了,他们都喜欢听白马人的敬酒歌,爱跳‘火圈舞’。我们客栈接待的客人越来越多,甚至有的一住就是半个月。”在“文旅强县”战略实施中,文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磨坊群打造、景观廊桥、文化娱乐广场等项目为支撑,精心打造具有文县特色的原生态乡村旅游品牌,古老的山寨以别具一格的姿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民俗文化优势,大力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让更多景区群众吃上‘旅游饭’,让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元宝’。”铁楼藏族乡党委书记余石东自信地说。目前,文县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0个,生态文明新农村个,全县乡村呈现出“产业兴、生态好、环境美”的新面貌。古老的村落如今村美民富,文化旅游产业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在有效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助力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特色种植:巩固成效拓富路在文县中寨镇白杨坪中药材种植基地,各类药材长势喜人。为了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年,中寨镇通过吸纳社会资本,成立了甘肃兴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白杨坪流转土地亩,发展半夏、黄芪、苍术等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通过半夏种植,有效地增强了当地群众发展新产业的积极性,带动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田尧文是白杨坪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他说:“去年试种的50多亩半夏喜获丰收,公司创收多万元。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今年,在县供销联社推广下,已把半夏种植辐射到了周边多个乡镇。”据介绍,文县今年已在4个乡镇推广种植半夏余亩,县供销联社下属企业为半夏种植户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等服务。同时,通过示范带动,努力打造文县半夏品牌,使半夏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财富药”。县供销联社副主任尚明亮说:“白杨坪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收获高峰时,需要人工多人次。平时也有几十人务工。很好地解决了疫情期间当地部分群众就业的问题,促进了复工复产。”不仅如此,按照“东南茶叶、西北纹党、全域杂药、半山林果、川坝蔬菜、两江橄榄、宜区油粮、多区花椒、扩大养殖”的产业发展布局,文县分片区谋划发展了22个万亩以上农业特色产业片带和个产业园,成为巩固脱贫成效的“压舱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