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聚焦职业教育扶贫行动
培训2.19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与大型企业订单式培养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人;组织初中学生13.58万人次到职业院校参观、学习、体验、培训……在甘肃省平凉市,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近年来在教育精准扶贫中“大显身手”。
年3月,平凉开始探索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先行先试工作,当地以职业教育为抓手,推出职业院校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推进职普融合、打造通用培训平台等举措,在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同时,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如何引导群众改变观念,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欠发达地区如何吸引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带着诸多问题,记者在平凉开展了探访。
开放校门解决招生难题
在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电系的学生正通过手持的操作器控制机械手臂完成码垛工作。随着工业机器人逐步替代人工完成各类高强度、高重复率的工作,搬运类码垛机器人在食品、粮食、化工等行业使用日益广泛。
“职业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工厂里的生产实践已经迈向明天时,学校里的教育不能还停留在昨天。”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校长王多利说。
近年来,瞄准就业市场需求,平凉市各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新专业。这些专业市场潜力大、就业前景好,但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也容易在招生环节遇冷。
无人机专业就是个例子。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雷志辉介绍,这个专业尽管用人需求增长迅速,但是与职业院校一些传统的热门专业相比还是显得冷清,学校一度连招生计划都难以完成。
如何帮助学生、家长了解新专业,提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平凉市尝试在全市初中施行职业技术“渗透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进课表、组织初中生进职校参观学习等举措,让学生感受职业教育的魅力。截至目前,平凉累计完成初中学校渗透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人次,组织初中学生到职业院校参观、学习、体验和培训13.6万人次。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3D打印,没想到有一天能自己动手打印出各种小动物,真神奇。”
“我从小就喜欢鼓捣各种机器,看到这些机械设备感觉特别新鲜。”
……
在平凉工程技术学校实训教室里,来自平凉市庄浪县第四中学的学生们一边参观学习、一边动手实践。
“以前,很多家长对职业教育不认可,不少家庭宁可让没考上高中的孩子直接去打工。”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学校校长袁世武介绍,学校届毕业生中,没升入普通高中的都上了职业学校。
目前,平凉市全市中职学校每年招生稳定在1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4万左右,职普比达到4∶6。
针对明显厌学的学困生,各职业院校还设立了职教预科班,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得到落实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学生兴趣意愿、家长态度,吸纳部分学生进入预科班学习。
“在初中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已经成了我们控辍保学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王多利说道。
狠抓办学赢得企业青睐
静宁县靳寺村村民王武,是全村第一批脱贫户。提起这份“骄傲”,王武说,这离不开当时在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园艺专业读书的女儿王伏帅。
王武上世纪末就开始种植苹果,但是由于品类单一、技术粗放,收益十分有限。
年,王伏帅免费进入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学习。在她的帮助下,王武的果园管理知识和理念经历了一次更新迭代,苹果种植效益稳步增长。利用所学,王伏帅还给家里建起了反季节油桃、杏种植园,当年家庭收入增加达4万元,在村里率先脱贫。
“选中一个学生,培养一项技能,脱贫一个家庭,影响一方农民。”近年来,平凉拓展中职生免试直升高职接受高等教育渠道,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确保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全部参加单独测试招生和推免招生。自年以来,平凉市12.23万人次中职学生享受了免学费资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25万人次。
拓宽了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通道,如何解决出口问题?
崔小红是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大金班”学生。这是学校与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人才培训基地,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子女为主。企业为“大金班”学生提供奖学金、帮困金等帮扶资助,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可以理解为这些学生既是职校学生,又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大金空调副总经理沈继红表示,这种订单培养为学生稳定就业、家庭脱贫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平凉探索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在中高职院校设立定向班、冠名班,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就业、稳定就业。目前,该市订单培养学生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人。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平凉有“陇上旱码头”美誉。但进入近现代,深处西北内陆的平凉,一缺区位优势,二缺工业发展基础。不是梧桐树,如何引凤凰?
“最初校企合作的过程是比较艰难的,很多教师打退堂鼓,到底能给人家企业带来什么?凭什么让企业出钱、出人、出设备?”王多利回忆起最初的那段日子,“企业一开始都瞧不上我们,认为只会空讲、观念陈旧、技术落后。”
最后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上下功夫,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不断改革教学模式,补齐学生专业技能短板,政府加大对职业院校硬软件改造升级投入……“可以说是上下齐心,企业只要愿意来学校看一看,就都愿意和我们合作。”王多利说。
整合资源做强技能培训
来到距离平凉市多公里的静宁县,什么景观最具特色?答案是遍布县城山川河谷的苹果种植园。
静宁县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光照充足,是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之一。县域苹果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万亩以上,是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产业发展,技术人才短缺、苗木繁育滞后、管理粗放、高端市场难以进入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提高老百姓苹果种植的技能和适应,让“小苹果”成为脱贫致富的“金苹果”,平凉将解决的“钥匙”放在了职业学校。
“老师,冬剪时,咋选要剪的枝条?”
“给果园做地膜覆盖有啥用处呀,听说要做高地面,能不能给我讲讲?”
……
年11月初,在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用培训平台——“静宁苹果产学研联盟基地”的露天果园,来自附近村庄的果农三三两两地围着学校园艺系教师王博博。
“这是农牧部门组织的一次扶贫技能培训,由我们学校具体承担。”王博博介绍,“培训就在果园里进行,果农有啥问题,随时过来就成。”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确保培训长效化实体化,平凉以8所职业学校为载体,将分散于教育、人社、扶贫、农牧等多部门培训资源、培训活动整合,成立了87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用培训平台。
“如今各部门再有培训需求,只需定下人数和方向,由我们学校来安排场地、内容和师资。”雷志辉表示,与以前各自为政的培训相比,如今的培训质量更高、实效更强,“既帮助我们职业院校实现了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也让老百姓更了解、更认可职业教育”。
紧密结合当地建筑、果业两大产业,平凉机电工程学校面向个行政村、数千名建筑工、数万名果农开展了建筑施工和果树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送培训下乡,将致富课堂开进田间地头……近年来,平凉市各职业院校累计完成各类培训约5万人次,通过精准培训基地培训2.19万人次,众多农户夯实了脱贫致富根基。
《中国教育报》年01月11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梁丹徐越郑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