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平凉市党建统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ge_ala
原标题: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平凉市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引领脱贫攻坚综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谢志娟张富贵庄浪县的吊沟村,之前“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这个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如今路宽了、村靓了、人均收入成倍增。灵台县的北张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贫困发生率从47.43%下降到0.91%。华亭市的朱家坡村,之前“啥都干不到前面去”,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示范村、经济强村。……走在陇山泾河间,正是金秋收获时,处处可见这些喜人变化,论及变化原因,大家都说得益于全市正在实施的强化政治建设,推进组织创先、机制创新、作风创优的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它如一条线,串起一条链,形成一盘棋,凝聚了众人心,推动正处关键期的脱贫攻坚不断迈出新步伐。乡村巨变吊沟、吊沟、吊在沟沿上的这个村,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啥地形。作为水洛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吊沟村似乎穷得“理所应当”。但吊沟村变了,沿着盘旋迂回的山路行至塬顶,隔着一道道深沟,对岸顺沟而建的吊沟村红顶白墙、屋舍俨然;峰回路转行至村内,巷陌有序、村容整洁。62岁的老党员李志忠对吊沟村的变化深有感慨:“有了硬化路、成立了合作社、发展起了产业,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挣工资……”正在合作社养牛的李世成今年56岁,家里就父子俩,顾了地里顾不上家、顾了家里顾不上地,8亩地零零碎碎、沟沟岔岔地散布着,走一趟地里,路上用的时间比干活的时间还多,种了几十年庄稼,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而现在“8亩地流转到合作社,儿子在银川打工,我在家门口打工养牛每月元,家里的两头牛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元……手头宽展多了。”发生变化的不止一家一户,近年,吊沟村累计投资多万元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直接受益人。同时,村民栽苹果树、核桃树、花椒树,种蔬菜,建成规模养牛场、养猪场,家家户户日子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灵台县上良镇最北端的北张村,是全镇的四个贫困村之一,年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为47.43%。村民姚义平家是贫困户,父母身体残疾,38岁的他没啥文化,外出打工干的都是苦活累活,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村支书姚军福看到他家的日子实在过得不成样子,喊回在外奔波的姚义平,教他养牛。几年过去,姚义平的牛已经养到了12头,“去掉成本,每年能收入5万元。”除了养牛,他还在就近村里的养牛场打工。很快,姚义平家脱了贫。在姚军福的带动下,姚义平还成长为一名党员,如今他带领3户贫困户一同发展,“他们有啥困难,我都去帮忙。”华亭市安口镇的朱家坡村原来是个有名的后进村,群众致富困难、民心涣散、脱贫信心不足。36岁的朱兴明离开了“烂摊子”的朱家坡,在外面干了20年,学了门修车的好手艺,一个月能挣近万元。可是,就在去年,朱兴明回来了,因为“村里形势好”!在村党支部书记孔彦荣的带领下,如今朱家坡彻底旧貌换新颜:乡村春晚、休闲观光、蔬菜采摘、休闲垂钓、民俗体验……朱家坡人散了的心已经紧紧拢到了一起,大伙齐心谋发展,共同闯出了一片新崭崭的天地。“挣再多也是给别人打工,不如回村干一番事业!”朱兴明兴冲冲地回了村,承包了4个大棚育草莓秧、种礼品瓜,到底是在外头见过世面的人,种啥啥受欢迎,很快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越干越有劲头的朱兴明从朱家坡的变化中切身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他说:“我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变化背后吊沟村的变化在于村“两委”班子的调整。原来的村“两委”班子思想观念落后,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弱,群众意见较大。年,结合村“两委”换届,庄浪县水洛镇党委从“三个带头人”队伍中,选优配强村干部4名,选派大学生村官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名,在优秀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生和年轻致富能人中,培养村社后备干部6名,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明显提升。在村班子的带领下,吊沟村积极推行“党支部-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群众”党建发展模式,实现了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北张村的变化在于选对了带头人。一个村的主心骨,是党支部,群众能不能脱贫、能不能致富,关键就看支部书记。北张村支部书记姚军福是个能人,他带领村民养牛、栽果树两条腿走路,采取“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村养牛的农户达到50%以上,70%以上的农户有果园,其中有30%以上的农户既养牛又栽果树。到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0.91%。朱家坡的变化在于凝聚起了民心。年底时,朱家坡全村硬化道路不足2公里,40%的群众住在土坯房里,人均纯收入不到元。朱家坡村党支部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实施“一强三创”为抓手,聚焦问题短板,探索建立“民心党建”模式,通过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式,有效汇聚群众力量,使朱家坡变为产业发展“明星村”、农村春晚“品牌村”、党建引领“示范村”,群众人均收入增加到元,集体经济由“空壳村”变为镇域经济强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50万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力量根在支部。只有支部强,党才有力量。时时处处都在的党员、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有事找党组织已成群众共识,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也随之增强。强力推进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殷殷嘱咐:“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人民”二字,重于千钧。百姓幸福,高于一切。平凉市属于六盘山特困片区,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基于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热切愿望,平凉市以实施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为抓手,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与“一强三创”行动深度融合、渗透贯通、协同推进,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引擎,有效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为强化政治建设,平凉市压紧压实党委、党委书记、党委班子成员“三个责任”,建立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抓基层党建工作“五个一”责任清单,市委常委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常委抓党建“一岗双责”情况汇报;对照年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建立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的任务、问题、责任“三项”清单。制定了实施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考核办法,作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靠实了各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为推进组织创先,平凉市大力推行“四链”模式和“党组织”模式,建立村村、村企联合党总支22个、产业链党组织个,实现了贫困村全部有主导产业、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在84个村开展集体经济建设试点,在69个村实施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为推进机制创新,平凉市创新经费保障机制,市财政坚持每年列支万元的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县(区)每年落实万元专项经费。近三年来,全市整合各类资金1.86亿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个,建立并落实了5%-10%的村干部绩效奖励,创新后进转化机制、创新典型培树机制、深入实施党建综合示范工程,形成以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总品牌为统揽、多个子品牌为支撑,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党建品牌体系。为推进作风创优,平凉市深入推进带头人队伍整体化提升行动,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试点,全市1个村审查清理不符合条件的村“两委”成员人,补齐配强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50人。充实优化驻村帮扶力量,贫困村增派驻村帮扶干部名,全市各级驻村帮扶干部名。选派市直部门2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庄浪县12个乡镇、静宁县15个乡镇挂职。……严格的规定、直观的数字,显示出的效果是明显的,“一强三创”实施两年来,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华亭5县(市、区)脱贫摘帽,庄浪县荣获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党建强,人心聚,事业兴。当党员,真正成为了一面面旗帜;当党组织,真正成为了一个个堡垒。正如在水洛镇工作多年的一位基层干部所说:“党建抓好了,脱贫攻坚就抓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