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庄浪县这家扶

车间工人正在缝制灯笼面儿。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兰天图/文七月的庄浪,骄阳似火,离县城不远的一片山沟沟里,鸡犬之声相闻,静谧祥和,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7月4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甘肃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在庄浪县启动。每日甘肃网记者跟随采访团对水洛镇吊沟村“扶贫车间”进行了采访。走进位于水洛镇吊沟村的扶贫车间,不大的车间里一片忙碌,48岁的村民周巧英正在用缝纫机缝制灯笼面儿。“哒、哒、哒……”她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看似慢,却很有节奏地缝制,在发现记者到来时,还显得有些羞赧。“我才开始学,做得还不好,以前用过缝纫机,这么多年没用,有些荒废了。”庄浪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务大县,农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万多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留守妇女渴望脱贫致富,但缺乏过硬的技术,难以获得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为了让富余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庄浪县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鼓励返乡创业能人与县外大中型企业签订生产订单,在贫困村建成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的扶贫车间,为贫困户设置了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进入车间加工生产,使他们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脱贫奔小康。吊沟村扶贫车间应时而生。年3月,庄浪县电商达人宋晓霞创办了吊沟村宫灯生产扶贫车间,这也是全县第一家宫灯生产车间。该扶贫车间是利用吊沟村阴坡小学闲置资源改造而成,总投资多万,解决本村就业76人,其中贫困户43人,残疾人3人。“别看我们这个扶贫车间不大,我们的能力可是不一般。”宋晓霞介绍,由于有很好的网络销售平台和线下销售渠道,通过常年与河北石家庄等地企业建立了订单销售合同,生产出的产品根本不愁销路。目前吊沟村扶贫车间加工生产宫灯种类26种,年计划生产宫灯20万只,产值多万元。而宋晓霞所说的“不一般”除了能拿到稳定的订单销售外,创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对当地村民的价值很不一般。“生产灯笼,我们是全县第一家,虽是个技术活,但简单轻松易上手。”宋晓霞说,吊沟村扶贫车间岗位培训很简单,按照“先岗前培训,合格再上岗”的方式,先对应聘人员进行半个月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根据员工年龄、技术和工作需求,安排进入生产一线上岗,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岗前培训余人次,其中55岁以上15人,弥补了全县扶贫车间择龄问题的空白。“扶贫车间好不好,我们心里清楚得很。”忙完了一阶段的周巧英也拉开了话匣子。“以前我务果园的时候,风吹日头晒是很平常的事,还顾不上家,现在呢,最基本一点,不怕风吹雨淋,工作稳定离家近,收入还不错,多劳多得,一下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这种好事情,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见!”石荷花正在和工友包装灯笼。同周巧英一样,55岁的建档立卡户石荷花正在麻利地包装着制作好的灯笼,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做工,“有很多我认识的人都来这了,我来这还有个伴,挺好的。”“在工资和工作时间安排上,实行灵活且具有弹性的工作时间,由员工根据家庭实际自行安排上下班时间。”水洛镇党委书记马立强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是熟练工,在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上月工资拿到四五千都没问题,而且因为计件制和弹性工作时间的设置,既可以让员工照看家里,又可以在企业上班创收,实现照顾家庭与上班创收两不误。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更多闲置劳动力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同村人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开始积极投入到车间工作中,离开前,宋晓霞告诉记者,又有两人前来报名培训,希望能尽快上岗工作……车间工人在认真制作。制作好的各类灯笼,这些灯笼也将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晾晒在院子的灯笼红红火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