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党代会一路走来一路歌

一路走来一路歌

——喜迎市第五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文旅篇

五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旅景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世界养生大会指定宜居城市”“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魅力中国城》优秀魅力城市”“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文旅“答卷”中,越来越多的“平凉故事”正成为文化中国里的精彩篇章。

年,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对“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的目标”作出具体战略部署。

五年来,全市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平凉大地绽放绚丽夺目的火花,“诗与远方”在这里渐入佳境。以两个年度的数字为例,年我市接待人数为.6万人次,旅游收入70.24亿元;年我市接待人数为.51万人次,旅游收入跃升至.77亿元,接待人数比年增长.11%,年旅游收入比年增长.4%。

坚定文化自信深挖文化“富矿”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平凉就像一本镌刻着岁月的厚重的书,沉淀了一个个故事。

如何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推动平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怎样用创意点石成金,用生动的、可体验、能互动的文化演绎,实现平凉文旅品牌号召力和客流集聚力?平凉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写下了答案。

现代眉户剧《崆峒山下》剧照。(资料图)

大型现代眉户剧《崆峒山下》,这部由平凉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历时5年打造的精品扶贫剧目,为平凉文艺界斩获了诸多奖项——被文化旅游部评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学习强国”平台展示剧目、第五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奖赛剧目综合大奖、第九届敦煌文艺奖、第八届黄河戏剧节综合剧目金奖……

“多年来,我市致力挖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本土文化,打造优秀原创剧目,走出了一条艺术创新之路,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文艺院团改革前列。”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平凉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蒲虎勤说。

大型文旅舞剧《问道崆峒》剧照。(资料图)

五年来,我市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平凉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大型文旅舞剧《问道崆峒》在甘肃黄河剧院审演;文化丛书《壮游崆峒(上、下卷)》《人文庄浪》《安口窑火》,音乐图书《平凉民间歌曲集萃》,纪实文学《平凉扶贫笔记》出版发行;长篇小说《楼外楼》第一次在国家级期刊亮相,并于近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歌曲《我在崆峒等你》《百万亩梯田百万亩绿》等唱响全市;纪录片《古道崇信》、电影《麦穗黄了》在央视播出…… 

五年来,全市上下坚定文化自信,按照“大产业、大融合、大建设”的发展路径,深挖文化“富矿”,打造了一批具有平凉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不断增强。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西王母华夏母亲节、皇甫谧文化节、静宁苹果节等节会的举办为平凉聚拢了超高人气,“道源崆峒、书画之乡、围棋之乡、武术之乡、针灸之乡”“一源四乡”文化品牌和“问道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辐射力日益扩大。

加快文旅融合实现全域旅游

全域兴旅,风帆正劲。

“要优化旅游布局结构,做靓平凉旅游名片,就要提升旅游供给品质。”针对当前旅游发展新形势,我市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响亮口号,致力于多维度、深层次打造“全域、全时、立体、多元”文化旅游格局,为“美丽经济”铺就了发展底色,也为产业融合发展埋下了伏笔、提供了契机。

远处是错落有致的山峰,身边是乡土气息浓厚的村落,湿润的青石板路在斜风和雨的轻抚下发着闪闪的亮光。淘米做饭、水流哗哗,锅碗瓢盆脆响叮当,暖锅里的炭火噼里啪啦,热气蒸腾的间隙,老字号的庄浪暖锅、庄浪农家乐的主人忙着招呼客人,声音里充满亲切和暖意。

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昕摄

这是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一个普通的早晨。这个昔日荒凉的小村子,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省级旅游示范村,一到假日,村子里民宿、农家乐常常客满。

这里是平凉市打造乡村民俗系列产品体系的示范点之一。

崆峒镇西沟村。(资料图)

五年来,平凉市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旅游+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建成了崆峒区西沟村、泾川县凤凰村、灵台县水泉村、崇信县西刘村、静宁县王坪村、华亭市大南峪村等多个旅游示范村。

崆峒山云海。(资料图)

过去五年,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平凉秉承“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产业为支撑”的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以重大文旅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文旅名城。五年来,全市共实施万元以上文旅产业项目个,新建改造乡村旅游道路.4公里,实现5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通达、4A级景区一、二级公路连通,建成游客集散中心2个,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座。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共发展文化传媒、旅游消费、创意设计、广告经营等文化旅游企业家,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3亿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串联景区、景点、景色,贯通文化、文明、文脉,融合民食、民宿、民俗,我市在实施重点文旅项目中,不断构建以“问道崆峒·养生平凉”为主的全域旅游品牌矩阵。培育形成了祈福纳祥、养生康体、丝路探秘、生态休闲、乡村民俗和红色旅游6大旅游产品体系,相继策划推出了“千年丝路养生平凉”等3条长线热线精品线路、面向西兰银方向的钻石旅游线路3条,“七秩芳华泾水赞歌”十大红色旅游、“诗意乡约牧歌寻芳”十大乡村旅游、“博物求索文萃新知”十大研学旅游、“风清月朗山水清凉”十大避暑旅游等主题鲜明、缤纷多彩的精品游线,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文塑旅实现以旅彰文

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与积淀,特殊的人文结构和地理位置,赋予平凉绵延不绝的深远文脉与博大丰厚的人文光彩。如何保护这些历史遗珍,是文旅人的担当和使命。

今年10月,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分别在崆峒山皇城、王母宫石窟验收文物修缮项目。“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必须把保护、修缮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保护好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及文化生态,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市文物局负责人说。

《陇宝泾华——平凉历史文化陈列》远古家园·文化纷呈·齐家文化。(资料图)

平凉7家博物馆内馆藏文物总量套(实际数量件),其中一级文物套。除了馆藏文物外,全市现有各级各类野外文物点处。我市始终坚持把文物安全作为文物保护的“生命线”,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全盘部署,分步实施。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54个,争取到位国家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共计1.4亿多元。

在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平凉十分重视对文物的合理利用,使之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市高起点、高标准建造了市级五大场馆及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城市新型文化艺术新地标,重点打造市博物馆新馆、市美术馆(书画院),全市文化“四馆一站一中心”实现全覆盖。3家文化馆、1家图书馆和1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1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6家文化馆、7家图书馆和2家博物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

“厚植于平凉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平凉文创产品大有可为。”安口砂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奕说。袁奕烧制的安口砂器广受好评,在继承祖辈传统砂器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袁奕加入了现代工艺及美学元素,创烧安口砂器茶具、花器、人物雕塑等工艺品,作品沉稳又不失灵动,既有艺术价值,又接近生活,具有实用性。

指尖传情流光溢彩——“当代女剪纸家九人展暨平凉剪纸邀请展”。(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众多平凉非遗项目融入文旅各环节,大力推进文创开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用创意激活文化,用文化彰显魅力,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29个,各类代表性传承人,平凉剪纸、面塑、马尾荷包、掐丝画、传统布艺、皇甫谧养生产品、手工毛笔、铜嵌画皮影套装……平凉文创产品,彰显了厚重的平凉历史底蕴和独特创意风格,文创产品通过各种节会走出平凉、走向全国,成为宣传平凉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一路走来一路歌。平凉文旅发展如大河奔流,澎湃着文化自信的潮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平凉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机遇,将高品质发展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关山三个大景区,努力培育为全域旅游的三大核心“吸引物”和“目的地”,依托“书画之乡”“武术之乡”“针灸之乡”“围棋之乡”四张城市名片,在传承与发展的碰撞中、开放与合作的交融中,推动平凉文旅走向世界。

来源:平凉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