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搬迁群众乐享新生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媛通讯员李芳芳
9月的平凉,满眼山川绿,到处花果香。
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移民新村复种的“小兔拔拔”水果萝卜、辣椒及豆角等蔬菜即将上市,村民们在大棚里忙碌着,铆足了劲儿干出个好收成。
“一亩菜,十亩田,辛辛苦苦一整年,到头手里也没钱。”朱家涧村曾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种植的蔬菜要一遍遍转运,耗时又费力,收益更无从谈起。
自年开始,平凉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全力推进。泾川县将朱家涧村列为整村搬迁对象,在王村镇街道北侧选定移民安置区新址,总投资万元,建设4幢安置楼套安置房,全村户群众于年6月搬进了新楼房。
“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万元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村民朱怀成感慨地说。
朱家涧村的“脱贫史”,是平凉市决战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也是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平凉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户3.8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群众户2.94万人,新建集中安置点个,年底全部建成并搬迁入住,年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走进崆峒区上杨乡新庄湾村安置点,蜿蜒的村道整洁宽敞,村部文化广场内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一座座新居排列有序。
随着易地搬迁工程的实施,新庄湾村村民马俊有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家里养了几头牛,一年能收入几万元,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马俊有高兴地说。
搬得出,稳得住,更要能致富。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新庄湾村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安置点修建了养殖小区,动员群众积极发展肉牛养殖。同时,大力培育扶持果产业和花椒产业,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路子。
自从搬到安置点后,庄浪县阳川镇西湾村的村民张瑞云,更加精心地照顾起自家的6亩果园。政府提供的两头扶贫牛加上当护林员的收入,张瑞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三五”期间,平凉市立足安置点农业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条件和搬迁户自身发展能力,将安置点产业发展纳入本地区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主,分类扶持、政策整合”的原则,全力扶持搬迁群众发展牛、果、劳等主导产业和蔬菜、中药材、马铃薯等富民增收产业。全市共配套建成扶贫车间15个,农牧业产业基地或园区82个,发展果园1.8万亩,修建蔬菜大棚2座、特色养殖设施座,种植中药材亩,全面促进搬迁群众收入实现稳步增加。
同时,在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上持续加力,目前,平凉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户搬迁家庭中,至少有一名成员实现稳定就业。
搬出新生活,搬出新希望。当前,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平凉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仍在持续发力,全市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