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铺就幸福路
搬出大山天地宽
——甘肃省兰州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年秋,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时刻,从甘肃省兰州市发改委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兰州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已全部从大山深处搬出,住进了平川新建安置点。至此,兰州市脱贫工作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已被胜利攻下,这标志着兰州市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已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胜利。
搬出穷窝窝开启新生活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下辖五区三县,五区城市化程度高,经济较为发达,市场繁荣。但郊区的榆中、永登两县农村和七里河区的后山地区,耕地多以旱地为主,自然条件艰苦,村民居住分散,生活异常困难,交通极为不便,贫困面大且程度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被定为重点扶贫的片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头号工程,兰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攻克这块“硬骨头”。成立了由市、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县两级联动推进工作机制,由市、区县发改系统牵头推进,制定工作方案,出台系列文件,建立了“周报告、月调度、季分析”工作机制,完善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部如期落到实处。
“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面对后山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缺水缺电、年收入仍然处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一些脱贫攻坚的“老大难”“硬骨头”贫困户,要就地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投入扶贫成本太大,收效甚微。唯一的办法就是易地搬迁,将他们从恶劣的山区搬到条件好的川区住,重新安家创业。让他们“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彻底与贫穷告别。
针对这种情况,“十三五”期间,兰州市在搬迁选址时,按照“四靠近“”十避开”的原则,科学选址易地扶贫搬迁19个集中安置点,确保了周边基础配套完善,基本满足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比如,永登县河桥镇有85户人需要从深山里搬出来,如果安置在镇附近川地里,只能安居不能乐业,搬迁户不愿去。后来他们听说附近连城铝厂和电厂有一些空闲房,这些空闲房大都是老职工退休后回老家购房后腾出来的,想出售,没有人要,只好常年锁着。这些住房建筑质量好,水电暖齐全,价格又便宜,生活环境好,还可以在该厂就业。发改部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去洽谈,很快购买了85套房,将河桥镇的搬迁户全部安排进去。有就业能力的人也全部安排在铝厂和电厂就业,既住上了楼房,又找到了工作,何乐而不为。在项目建设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规范建设流程,保证了房屋建设标准和质量安全。在资金管理上,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及第三方监管的作用,确保项目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公开透明。同时,作为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兰州市发改委制定项目综合验收方案,积极组织市教育、工信、民政、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务、农业农村、卫健、档案等13个部门,通过座谈交流、档案资料、入户走访等方式,从搬迁对象、安置住房等7个领域对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9个安置点逐个开展了市级总体竣工验收,涉及考核指标的7个方面全部达标。
被称为“幸福家园”的榆中县城关镇周前村安置点,已成为榆中县一张亮丽的名片。该安置点由县政府统一采购,统一安置,共安置搬迁户户人,涉及到全县18个乡镇。走进安置点内,一栋栋美观大方的高层住宅楼,排列整齐,巍峨壮观,小区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小区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就医、就学和健身锻炼十分方便,这样的安居和乐业并举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位搬迁户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新房新家很漂亮,离学校、医院近,小孩上学、老人看病很方便,现在的生活比山区里不知好了多少倍,真是搬出了穷窝窝,住进了福窝窝。”说起新环境、新住房、新生活,搬迁户有说不完的感谢话。
产业作支撑收入有保障
让贫困户从穷山沟里搬出来,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第一步,如何让搬迁户“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这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所在,也是搬迁安置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项工作做不好,搬迁户就有重新搬回去的可能。因为农民离开了原来的住宅和土地,也就等于失了业,虽然居住条件改善了,却失去了收入来源和生存之本,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又会重新陷入新的贫困之中。因此,要巩固搬迁的成果,关键要做好产业支撑,搬迁户到了新的住地后,不依靠土地也能有活干,有业就,能挣钱,生活有保障,才能安心住下来。
为此,兰州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听取搬迁户意见的基础上,自始至终把产业支撑贯穿在整个易地搬迁过程中,并采取综合措施,精准施策,保证搬迁户入住新居住点后,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尽快找到新的工作,弥补失去土地后的收入损失。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要求,制定后续产业扶持方案,明确安置区后续产业和搬迁群众就业的重点工作任务及推进措施,逐安置点逐户对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就业产业扶持情况进行摸底核实,建立跟踪服务台账,为精准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提供依据。建立月调度机制,对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建立工作台账,逐安置点逐户逐项进行销号,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贫困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兰州市积极组织广大搬迁户发展后续产业。榆中、永登、七里河区不断细化后续产业和就业帮扶措施,建立健全搬迁群众就业信息档案管理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培训”的要求,为搬迁群众量身打造了特色种养、扶贫车间、乡村旅游、公益岗位、自主创业等多种专业培训班,鼓励搬迁户学习一技之能,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搬迁户中有的在当地扶贫车间上班,有的到专业农业合作社打工或到建筑工地挣钱,有的当了环境卫生员,有的当了护林员,还有的到牧场当了饲养员。有自主创业能力的人,政府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奖励。有的开牛肉面馆,有的开小超市,有的开出租车,有的开诊所,有的开理发店或开农家乐。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靠土地靠技能也能创业增收。
一些年富力强、有闯劲的青壮年,想到外地去闯一闯,由县区人社局出资培训,然后输送到兰州和外省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既为家庭增收,又能开阔视野,拓宽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专门举办“品牌劳务”培训和输送,先后为搬迁户举办了多期驾驶员、家政员、保育员培训班,为全国十几个大城市输送去几千人,深受用户单位欢迎。
旧房换新房宅地披绿装
搬迁户住进了新楼后,腾出的旧房和宅基地如何处理,也是搬迁户悉心牵挂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早在搬迁前,政府就考虑到了,并且及早出台了文件。根据兰州全市工作方案,明确旧宅基地腾退工作必须遵循“一户一宅,占新腾旧”的原则,兰州市对搬迁户腾出来的旧房和宅基地,依法依规及时进行了回收和处理工作。在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的基础上,他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搬迁户腾出的旧宅基地使用权及时收归为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及时对腾退复垦的旧宅基地进行复垦或复绿改造,重新恢复良田生气。兰州市“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旧宅拆除复垦复绿,对符合条件的套旧宅全部予以拆除并复垦复绿。有的栽上了树,有的种上了草,有的种上了蔬菜,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改善了生态,是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额外溢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甘肃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之年。全面小康的曙光就在眼前,幸福的生活陪伴身边。为了做好扶贫和振兴乡村建设的有效衔接,兰州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机构不撤,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干劲不松,力度不减”,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巩固和后续扶持,不断壮大产业,巩固搬迁成果,为兰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更加出彩的“民生答卷”。
(于清潍张莹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李宏伟)
相关链接
?端牢“中国饭碗”播种绿色小康
?党建引领筑牢小康路
?放下锄头却拨动命运的琴弦
?国家信息中心:用心用情志智双扶
?歌从“大庙”来——四川宜宾市南溪区小康生活侧记
?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海南瞄准“痛点”发力建设幸福家园
?湖南沅陵:从“穷地”到“福地”从“安家”到“安心”
?四川:乡村振兴引“客”归全面小康添“生力军”
?“易”得日月换新天——湖南江华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一年一个样再现“锦绣太原城”
?江苏金湖:用“三农”筑牢决胜全面小康压舱石
?辽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剪影:从“辽宁蓝”到“花果山”
?原地搬新家上海城市更新里的“幸福味道”
?让“荒山”变“青山”让“青山”变“金山银山”
?内蒙古呼和浩特:精准扶贫直击难点贫困乡村华丽蜕变
?浙江衢州:“飞鸡”飞出致富路“花海”开出幸福花
?我们要当新型农民做生态达人!
?四川眉山东坡区:拔“穷根”过上好日子挪“穷窝”住上好房子
?山水田园里趟出“幸福路”
?本“家庭档案”记录小康生活印迹
?青海兴海县:易地搬迁起新村小康路上不落人
?“梯田之乡”甘肃庄浪县的“三级跳”
借得东风好扬帆红红火火奔小康
多措并举为扶贫奏响小康新篇章
原标题:《改革铺就幸福路搬出大山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