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凉人喜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平凉文旅

崇信农民喜过丰收节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斌

9月23日,崇信县庆祝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新窑镇周寨村黑河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幕。

崇信县庆祝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幕式演出现场。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明摄

本次活动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举办了农特产品网上直播推介、特色产品展销会、赛牛、赛果、赛园以及“特色强村”“乡土人才”“创业能手”评选等10项主题活动,集中展示了该县农业发展成效和新时代农民风采。

“我今年种植的4棚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都卖光了,挣了4万多元。”获得乡土人才奖励的锦屏镇52岁蔬菜种植能手刘永军高兴地说,有着26年蔬菜种植经验的他是第三次参加“农民丰收节”,他也是崇信农特产贝贝南瓜的种植地平凉新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今年贝贝南瓜喜获丰收,明年我对种植更有信心了。”刘永军说。   

获平凉市乡土人才和崇信县乡土人才荣誉称号的安栓虎是崇信县虎啸山种植基地负责人,他种植了亩核桃和亩苹果,在经历了14年的改造升级,逐渐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今年果园丰收,80吨澳洲青苹已经售罄,核桃销售了30多吨,收入多万,感谢党的政策。”安栓虎说。   

在苹果小镇、绿色能源小镇、文旅小镇等9个展馆里,硕大诱人的苹果、芳香四溢的牛肉、新鲜的蔬菜、小杂粮等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购买。   

至目前,崇信县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农旅融合示范村,崇信红牛、苹果、甜瓜等一批名优产品畅销全国。建成蔬菜生产基地14处,带动发展蔬菜专业村14个,建办蔬菜专业合作社9个,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全县肉牛年饲养量11万头以上,果园面积8.43万亩,年产量达4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5.8万亩,年产量达9万吨以上。   

“这次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共庆丰收、共享喜悦、传递幸福’中享受到了节日的快乐,激发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崇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小龙介绍。

赛牛赛果庆丰收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胥富春文/图/视频

9月21日,华亭市安口镇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乡村旅游节在朱家坡村文化广场隆重开幕。广大群众载歌载舞,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分享丰收的喜悦。   

安口镇丰收节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表彰奖励了全镇年赛牛、赛药、赛园、赛果大会获奖企业、个人,表演了由各村业余文艺队组织的歌舞节目。21日当晚,朱家坡村文化广场举办了篝火晚会。从20日晚开始举办了为期3天的秦腔、曲子戏展演和农产品、农家小吃展销活动。   

在农产品展销区,朱家坡村的香瓜、三山村的园艺土壤、高镇村的瓷人儿、马家堡村的核桃、武村铺的辣椒……各村以庆祝“农民丰收节”为契机,传承农耕文明、拉动乡村产业、活跃城乡市场,为全镇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   

本次活动还特邀华亭市书画协会的老师们在活动现场挥毫泼墨,为广大村民免费书写字画,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欣赏。一幅幅优美的书画作品,让群众爱不释手,让大家在自己家门口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据介绍,安口镇立足资源优势,抢抓乡村振兴的有利机遇,围绕“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经过几年努力,朱家坡村的生态观光采摘产业,已成为推动安口镇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加强对外交流、展示安口形象的靓丽名片。他们将以“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为目标,努力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强镇。   

连日来,华亭市各乡镇“农民丰收节”活动相继拉开帷幕。红牛、药材、核桃、辣椒、西瓜、马铃薯、花椒、杂粮、蜂蜜以及乡村旅游各种娱乐休闲项目,让当地群众及广大游客目不暇接,各乡镇以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展示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葡萄熟了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英娜

进入采摘季的金伟源葡萄园,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可以打开感官的神奇所在。   

一入园,那满棚满架的葡萄,会让你的眼睛里除了葡萄,还是葡萄。这时候,你的耳边一定会响起那首熟悉的与葡萄有关的旋律,甚至要情不自禁哼唱出来。再看那一串串挨挨挤挤地紫色的、绿色的果实,你的脑海中会冒出诸如岁稔年丰、穰穰满家、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等等词语。摘一颗,丢嘴里,咬一口,或酸甜或甘甜的汁液立马充盈口腔,浓浓的果香被激发出来,回味无穷。   

王亮亮摄

“从年建园,试种了十几个品种,现在只留下夏黑、摩尔多瓦、阳光玫瑰三种,明年准备再上一个妮娜女皇……”葡萄园合伙人朱发学说,为了找到适合本地栽植的葡萄,他们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苦头,还缴了不少“学费”,好在经过实践摸索,掌握了管理葡萄的核心技术,种出了高品质的葡萄,也找到了观光采摘这一销售路径,并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金伟源葡萄采摘园位于崆峒区白水镇白水村,紧邻国道,便利的交通为采摘园带来了众多消费者,每年3个月的采摘期,可接待近3万人次。受阴雨天气影响,今年葡萄园8月15日开园,比去年晚了一个星期,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热情,老顾客、新朋友纷至沓来。开园后一个月,50棚夏黑已基本采摘销售结束。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中秋、国庆是葡萄园的销售旺季。今年中秋节天气晴好,三天小长假给金伟源葡萄园带来了多名游客,大家在葡萄园里拍照、采摘,尽情享受秋日阳光和田园乐趣。   

市民朱先生是葡萄园的老顾客,中秋前,他定了30多箱葡萄作为公司员工的礼物,节日期间,又带着家人来园子里玩。“这次主要摘摩尔多瓦,这个品种来自法国,颜色非常好看,口感酸甜,果香味浓,适合做葡萄酒,我准备多摘一些回去试试。”朱先生捏一颗葡萄,爆出的紫红色汁液看起来十分诱人。   

“我们现有个棚、亩葡萄,今年产量预计在10万斤。”朱发学说,其实葡萄的产量很高,但为了保证品质,他们一直在人为控制,每亩最多不超过斤。品质好,价钱自然也高,像阳光玫瑰一斤可以卖到三四十元,夏黑价格最低,一斤也在10元左右。品质好,就有了很多回头客,一些外地消费者每年都要给朱发学打电话、发   

除了葡萄,金伟源还种了多亩樱桃。“去年一场倒春寒损失了十几万斤,还在摸索。”朱发学说,农业产业周期长、回报慢,建园8年来,几位合伙人已经投资了几千万元,如今葡萄都在钢架棚和连栋温室里生长,条件成熟后,樱桃的生长环境也会改善。“不干农业,不明白风调雨顺的重要;不经历疫情,难体会国泰民安的幸福,我们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品味“丰收红”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明

金秋时节,平凉农村大地上,丰收的颜色是七彩的:金黄的玉米、碧绿的蔬菜,青紫的葡萄……最喜人的还是无处不在的“丰收红”。

红牛夺冠,王双怀“红”了

近日,在每年一度的崇信县赛牛大会上,从全县11.24万头“崇信红牛”中层层遴选出的头牛闪亮登场,经过初赛、复赛严格评比,柏树镇闫湾村养牛大户王双怀的一头重达公斤的基础母牛当之无愧地被评为“状元牛”。

王双双摄

9月22日上午,记者在王双怀的养殖大棚里见到了这头“状元牛”——在近30头膘肥体壮的大牛中间,“状元牛”无论体型还是毛色都明显出众。给牛添加草料时,王双怀对这头为他赢得荣誉的“状元牛”忍不住多看一眼,满眼都是爱怜之情。

今年55岁的王双怀当过兵,在平凉二中灶上干过多年,年回到老家务农养牛。27年的养牛生涯中,他最多时养过40多头,如今仍保持着30头左右的规模。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他近年的养牛年收入都在十万元以上。“养牛也是一件辛苦事,早上七点九起床喂牛,下午三点再喂,除此之外就是种草、割草、铡草,一年四季不得闲。”王双怀说,为了保证饲草供应,他流转了50亩土地,其中40亩就用来种植饲草玉米,立方米的青贮坑里,每年都装得满满的。为了方便种植和收割饲草,去年七月份他还买了一台价值4.7万元的拖拉机。现在,购买农机有补贴,养牛也有补助,各种政策红利叠加,让他看到养殖的前景。

“我家的牛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县举办的赛牛大会,获得过三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县上奖励元、二等奖奖励1万元。今年我的牛还被评为‘状元牛’。政府这么鼓励农民养牛,我对牛养更有信心了。”

在9月23日崇信县举办的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幕仪式上,肩披红色绶带的王双怀走上领奖台,领到3万元奖金……

大红袍花椒,撑起火红日子

“今年可产0斤花椒,按每斤市场价56元算,至少也可以卖上11万元”。屋子空地上都是红红的花椒,烘干机圆形箱斗里高耸起红红的花椒,塑料筐里、袋子里也是红红的花椒……双手摩挲着红红的大红袍花椒,木林乡金龙村丰台社的李小军脸上乐开了花。

9月22日上午的一场瓢泼大雨,阻挡了李小军前去花椒园采摘的行程,却未能阻止他居家烘焙花椒的劳作热情。在一间房子里,烘干机嗡嗡作响,李小军端着一筐筐花椒倒入烘干机斗,妻子王君丽用一个铁板不停地往一起归拢,火红的花椒颗粒挤作一团,浓烈的椒香溢散在整个屋子里。

“摘回来的湿花椒如果不及时烘干,花椒颜色和品质就会受到影响。自从去年投资元购买了这台烘干机,像这样的阴雨天气也不愁花椒得不到烘干。”李小军一边围着烘干机忙碌,一边与记者聊天。

今年48岁的李小军曾是一个养着只羊的养殖大户,发羊财的日子过得挺不错。当他看到养羊时栽下的花椒苗逐年长大,他决意要在种植花椒上搞出一点名堂。于是他忍痛割爱,在3年时间内把只羊全部卖出,筹资22万元加上卖羊所得的13万元,全部投入到花椒园里了。他从亲戚朋友手中流转了多亩撂荒山坡地,并自行进行了梯田改造,从年起大面积栽植花椒,至今已栽植了亩。年80亩花椒挂果,当年采摘的多斤由于没有晒干就全部装袋扎口,结果全给捂了,当年花椒市场价每斤90至元,他的花椒每斤才卖了50多元。经历了失败教训和霜冻灾害后,李小军慢慢掌握了应对灾害的经验和加工花椒的技术,花椒产量和收入稳步增长。

椒园一期80亩全部进入盛果期,二期亩明年就全面结椒了,前几年每年收入十多万元,明年起每年的收入就可以翻倍了。李小军两口子的好日子终于到来了。

李小军告诉记者:“务劳花椒其实也是一件辛苦活儿,在园里除草、打药都是自己干,每天8点就出门,晚上5点后才回家,成天忙着顾不上吃饭,可是花椒的收入也是可观的,稳定的。”

红苹果,返乡青年的致富梦

大雨初歇,在柏树镇闫湾村的平凉龙泉源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千亩苹果基地里,一棵棵矮化密植的果树上挂满红红的苹果,一个个红红的苹果上缀着晶莹的雨滴。不能进园干活,公司董事长、“云奈”品牌创始人马建敏邀请记者去他的办公室,一起品尝从树上新摘的“蜜脆”苹果。

一个大型煤矿企业的“白领”放弃高薪,此后又放弃承揽工程、设备供应的大生意,回到家乡当起务劳苹果的职业农民,今年39岁的马建敏真是令人好奇。了解得知,6年从华北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陕西神华集团工作,年辞职做起与煤矿设备供应相关的生意。“做煤矿上的生意投资大,风险也大;搞农业产业投资也大,周期又长,但风险相对小,收益也比较长远。崇信的海拔、光照等自然条件适合发展苹果产业”。本着这一初衷,年他与家人合资建起果园,并注册了公司,累计投资多万元,建起亩以矮化密植为主的果园基地,其中亩去年已挂果,收入多万元。

“从目前情况看,每亩果园至少可产斤,今年盈亏持平,明年起全园挂果后,收入就会好起来,再有两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了。”马建敏说,“去年公司投资多万元建起一个库容吨的果库。基地规模化、水肥一体化、全园机械化、管理标准化,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产业供应链条的基础。”说起今后的产业发展,马建敏满怀期待。

在全县4万多亩、全镇1.4万亩果园中,马建敏的千亩园以起点高、带动能力强成为县域果产业大户中的翘楚。公司每年都及时兑现农民6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套袋、摘袋等农忙季节,每天都有多名工人来果园打工,每个农民每天都有元左右收入。

高平农民“晒”丰收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马炳玉文/图

舞台上,一首首歌曲唱出农民的好心情,一支支舞蹈舞出农民的精气神,一声声秦腔吼出农民的喜悦和干劲……

9月23日,泾川县高平镇第二届庆祝农民丰收节暨苹果艺术节开幕,0多人聚集在一起共贺丰收的喜悦、共商发展大计,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本次活动以“畅游甜美高平共享丰收之旅”为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含消费扶贫签约仪式、赛园赛果、果品及名优农特产品展销、“大美高平乡村振兴”图片展、“最美劳动者”小视频展播、“陇原巧手”妇女手工艺品及“话振兴庆丰收”书画作品展览、文艺演出、秦腔艺术表演等活动,还对全镇涌现出的一批最美家庭、孝老敬亲模范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品学兼优学生进行了资金资助,对关心支持高平发展的在外成功人士举行了授奖仪式。

高平镇28个行政村分别布置展厅,用各自的苹果、山楂、核桃、花椒、红枣、瓜菜等农特产品共“晒”丰收,分享丰收喜悦。贾家洼村红艳艳的、摆成各种造型的、上面有字的苹果,飘着诱人的香味,吸引了众多的人来参观;董家村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辣椒、萝卜、黄瓜、豆角,红红绿绿,娇嫩欲滴,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梁河村的南瓜长势喜人,胖乎乎的一个比一个大……

果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让高平镇的广大农民高高兴兴地走上了小康之路。袁家城村的何智全笑着说:“我们村户人家有户种植苹果,苹果产业帮助我们村走上了小康之路。我们家种了15亩苹果,今年套袋18万,相信收入一定会不错的!”上梁村支部书记梁永强告诉记者,他们村以蔬菜产业为主,主要发展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很高,收入很乐观,他们要继续将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幸福源自奋斗,丰收来自汗水。高平镇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守正创新,正道直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南部塬区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核心区、梁河川区优质无公害蔬菜适生区、平凉红牛养殖示范带,成功创建三十铺——上湾、任家寺——牛家咀乡村建设节点示范村,打造出高邵路樱花、高太路海棠、双河路国槐绿色景观通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良好局面。

高平镇党委书记赵华强表示,“十四五”时期,全镇上下要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这一目标,全力打造三个示范带、深度开发农业产业、进档升级乡村振兴、多方措办民生实事,奋力谱写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高平崭新篇章。

近年来,泾川县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进“牛扩量、果提质、菜突破”工程,全力以赴强龙头、延链条、创品牌、增效益,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群众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

千亩粮农走上领奖台

9月23日一大早,白雪峰查看完玉米的倒伏情况后,便早早地来到村部,与其他村民一道参加村里举办的第一届农民丰收节。

今年34岁的白雪峰,是灵台县百里镇关音村的一名新型农民,种植玉米面积超过亩,由于他种植科学,连年丰产丰收,成为当地玉米种植的行家里手。

下午2点整,观音村村部院内已是人头攒动、彩旗招展,随着一阵锣鼓声和鞭炮声,村里第一届农民丰收节暨村民运动会拉开了帷幕。现场表彰了一批种养业带头人,举行了拔河比赛、玉米接龙、扳手腕、穿针引线等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项目,引得现场群众的喝彩声响彻村庄。

刚走下领奖台的白雪峰显得格外激动。“大面积种植玉米让我致了富,还获得表彰,今儿个打心眼里高兴,群众和组织对自己的认可这可比千金还珍贵!”

说起种粮经历,白雪峰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8年,中专刚毕业的他,只身一人来到深圳,在一家汽车厂从事汽车组装工作,每个月能挣0元,但在他眼里,觉得这远远还不够,何时才能在深圳买房安家,这让他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干了一年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老家,想从黄土地里刨出金子来,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回老家后,热潮冷讽者众之,鼓励支持者少之,就连他的父母也不愿意借钱让他发展玉米种植。

面对困境,他先利用自家的17亩地发展玉米种植,买籽种、化肥就先赊账,为了节约成本,他一个人包揽了地里的所有农活,从此,他便走上了与农业为伴的生涯。

当了两年农民后,敢闯敢试的白雪峰敏锐地发现:一部分年轻村民出门务工,留在村里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受劳动力所限和对机械的认知程度不高,或多或少有一些无力耕种的土地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于是,在年,他便开始承包了80亩土地种植玉米,年底掐指一算,净利润达3.6万元,这让他喜出望外、信心倍增。

信心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让白雪峰承包土地近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年承包土地发展到亩、年到亩、年到亩,去年土地承包到亩,今年突破亩到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生产力,从年至今,他先后用所得收入的28万元添置了拖拉机、三轮车、籽肥同播机、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说起刚开始发展玉米种植的艰辛,白雪峰仍记忆犹新,为了尽量减少开支和赶上玉米种植时节,用手电筒照着给玉米地里锄草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到玉米收获完以后,倦意布满了整个人的脸上。

说起玉米种植的经验时,白雪峰向记者总结了一套务作秘籍:土地深耕助保墒,玉米根系扎得深;玉米选种最关键,川地山地有区别;庄稼全靠肥当家,多施磷肥增粒重,尿素适量催苗快;株距行距得适中,株距二八行六十。

白雪峰告诉记者,种植玉米除过各种开支,每亩保守收入都在元左右。现在,依靠玉米致富后的他,开上了小汽车,在县城购置了楼房供孩子上学。

在白雪峰的带动下,村民白文堂种植玉米亩,白明录种植玉米亩,董灵堂种植玉米80亩……一个个村民都走上了玉米种植致富的金色大道。今天,他们也同样走上领奖台,心里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褒奖的光荣。(王富强文/图)

静宁苹果上央视

23日下午,央视财经频道农民丰收节专题栏目《丰收中国》对各地特色农产品现场直播推介,静宁苹果就荣列其中。节目以《一抹高原红,富了乡亲,美了乡村》为题,向全国观众介绍了近40年来,静宁县持续发展苹果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走向乡村振兴之路的历程。

静宁县干部群众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电子屏投射等收看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中国》现场直播,广大果农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静宁苹果通过电视直播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更加激发了他们种好果、卖好价的信心和热情。

静宁杨湾村果农给果园覆反光膜。

苹果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正是这样一种最普通不过的水果,在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的杨湾村群众心中却变得“不普通”,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年全村果园面积0亩,挂果园亩,人均果品收入元,相比过去的一年,杨湾村的苹果又迎来了丰收,苹果年产量和果品人均收入都将有所增长。

杨湾村只是静宁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素有“中国苹果之乡”之称的静宁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所产的苹果畅销海内外,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王毅杨红娟文/图)

苹果红了,果农笑了

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庄浪县的苹果已进入取袋采摘期,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在万泉镇万庄村果园里,果农们正在摘掉套在苹果外面的第一层果袋。村民万步维对自家的果园十分上心,在果园生长过程中,除草、浇水、施肥、套袋等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精心管护,特别是最近几日,他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