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前行谱新篇融合发展走新路新思路

平凉市

砥砺前行谱新篇融合发展走新路

平凉是甘肃向东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既是能源化工、先进制造、文旅康养基地,也是支撑全省“一核两副中心”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平凉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基石

平凉市建立并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五个一”责任清单制度,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全面提升。

在农村,全面推行“四链”建设;在城市,推行“一核多元”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中,分别推行“三个基本”“6+X”“双培双促”“双融入”和“三岗联创”模式,分类施策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达标创先。

坚持从制度层面出发,平凉对标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新要求,提拔使用在一线工作中敢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树立了注重实干实效的鲜明用人导向。大力实施“百千万崆峒英才”计划,面向社会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名,签约引进教育、卫生、农林等领域专业人才名。

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平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平凉红牛、静宁苹果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煤电化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市4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静宁苹果”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最有价值十强”称号,进入中国首批“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名单,品牌价值达到.9亿元,优等果地头收购价连年领跑全国。全市建成规模化养牛场个,肉牛饲养量达到81.46万头,“平凉红牛”取得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跻身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五年累计实施技术创新项目37项,研发新产品70项,取得省级新产品及科技成果9项。全面落实“链长制”,积极打造九大重点产业链,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20万吨聚丙烯投料试产项目、优然牧业万头全群奶牛养殖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目前,全市各类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多户,从业人员5.17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户,煤炭核定产能万吨,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水泥产能万吨,煤制甲醇产能60万吨。在重大工业项目拉动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文旅融合,绽放多彩魅力

强力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平凉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名片。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西王母华夏母亲节、皇甫谧文化节等节会,为平凉聚拢了超高人气,“道源崆峒、书画之乡、围棋之乡、武术之乡、针灸之乡”“一源四乡”文化品牌和“问道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响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口号,崆峒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探索“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建成了泾川县凤凰村、崇信县西刘村、华亭市大南峪村、庄浪县石桥村等旅游示范村。五年来,全市共实施万元以上文旅产业项目个,新建改造乡村旅游道路.4公里,实现5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通达,4A级景区一、二级公路连通,建成游客集散中心2个,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座。共发展文化传媒、旅游消费、创意设计、广告经营等文化旅游企业家,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3亿元。

为民为利,增进民生福祉

五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民生实事、好事,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年均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交通项目建设进入了平凉史上重大项目最多、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境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对外快速通道基本打通,新增高等级公路公里,全市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了“两通”目标。

中心城区新增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1所、基础教育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11所,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3所,实施“全面改薄”等各类教育项目个。被国家列为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试点市,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改革后城市医院药占比下降至34.32%。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市城镇从业人员达到35.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全面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连续五年提高保障标准,共纳入低保范围户16.3万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户人,开展临时救助69.7万人次。

年10月,平凉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动,并作为谋新篇开新局的总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心城区完成投资82.5亿元,实施天门塬综合开发、泾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等重点项目41项。中心城区和六县(市)基础功能不断完善,华亭撤县设市,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6.8%。

生态优先,描绘美丽图景

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如期完成,建成美丽乡村个、清洁村庄个,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年以来,平凉市启动实施了城区增绿添景、面山生态屏障、林果产业发展、绿色廊道建设、美丽乡村绿化、生态文化建设“六大工程”,每年造林绿化50万亩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8%。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基本建成,36个重点乡镇污水处理、所有乡镇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全覆盖,泾河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中心城区先后关停拆除分散燃煤供暖锅炉台蒸吨,实现了供热覆盖范围内分散燃煤供暖锅炉“全清零”。

去年,平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优良率为92.6%,PM10、PM2.5浓度同比下降12.7%、22.7%,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巩固改善。年11月18日,5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在华亭开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利用低甲尾气57.6万吨,制取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50万吨,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展望新征程,平凉将奋力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五个平凉”,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平凉新篇章。(董洪亮付文银燕王锦涛赵帅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