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甘肃省庄浪县地处六盘山西麓,许多学校毗邻关山地带,素有“文化之乡”和“梯田王国”的美称。“双减”政策出台后,庄浪县根据区域实际主动作为,“减”而有度、“增”有特色,“增”“减”并举、双向发力,教育发展呈现一番新气象。
课堂,减时强效。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突出学校育人主体功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是落实“双减”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规范校外培训外,最关键的是要在校内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这就意味着必须把落实“双减”的着力点放在课堂上,坚持素养导向,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在有限时间内增效果、提质量,让课堂焕发活力。
为此,庄浪县启动“三课”行动,即集体备课、个人说课、全员赛课。在集体备课上,各学校由学科备课组长主持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经包级主任审定后由包备课组主任确定主备人。首次备课要在集体研讨后完成,授课前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情由授课教师进行二次修订,修订完善后的导学案由备课组根据课堂教学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计入授课教师工作业绩。
在个人说课上,各学校引导教师对课堂进行反思,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县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在校内开展全员说课大赛。
在全员赛课上,各学科教师按照教学进度每人上一节常态课,学校组织备课组成员进行观评课,选拔一批好课参加县级比赛。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精心打磨和培育一批精品课堂和优秀教学案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业,减量提质。“作业少了,学生还能学好吗”“究竟该怎样布置作业才合适”……教师、家长一系列疑问在庄浪县都有了明晰的答案。
要在学生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就必须在作业的质量上做“加法”。县教育局立足学校实际,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办法》,细化作业设计要求、课堂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落实“随堂训练、当堂检测、统筹调控、常态研讨、答疑辅导、科学评价”六项举措,形成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统筹管理,着力解决各科作业缺乏统筹、总量超标、类型单一等问题。
为了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县教育局指导学校将作业管理纳入校本教研,按照“注重基础,适度拓展”的原则,系统化设计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鼓励布置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避免重复作业和无效作业,力求在作业的难度、时长、形式和要求上区别对待、分层布置。同时,全面推动作业评价改革,通过作业设计大赛、优秀作业展评等途径,指导教师精选内容,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有效性和综合性,着力探索教、学、评相统一的作业管理制度。
课后,减负增彩。庄浪县不仅优化了学生书面作业,还分年级按需求精准设计课后服务,努力建设多彩校园。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课后服务模式,即确保每周5个工作日都开展课后服务,每天1小时课外作业辅导,每天1小时特色社团活动。
如今,在全县各中小学的操场上,处处可见学生别开生面的活动场景,腰鼓、足球、跳绳、朗诵……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尽情展示。
庄浪县有许多农民艺术家热衷根雕、竹编等工艺,能用不同的材质创作出种类丰富的艺术作品,技艺娴熟、雕刻细腻、形神兼备。县教育局立足实际,挖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鼓励乡村学校就地取“材”,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发了乡风浓郁、师生喜爱、实施条件便捷的根雕、剪纸、竹编、草编和农耕文化等系列校本课程,使乡村教育实现了巨大转变。
“我们要结合自身优势搞好课后服务,让学生有时间、有动力、有条件发展自己,让乡村基础教育真正步入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轨道上。”庄浪县教育局局长王四胜说。
教师,减压赋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在学生,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双减”政策的执行者,其能力素养决定着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有效实施,说到底决定着“双减”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也让一部分教师产生了压力。但随着庄浪县“青蓝工程”的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及区域联盟教研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多教师对提升自身素养、落实“双减”有了底气和信心。
在县教育局统一安排下,各学校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校内外、城乡间教师的跟岗实习、跟岗研修和“青蓝工程”三种形式,着力建设一支讲台站得稳、课堂效率高、质量提升快的青年教师队伍,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力军。
年秋季,庄浪县第一小学迎来了48名县教育局选送代培的新入职教师。学校根据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和任教学科,为每位新入职教师安排了一名导师,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帮扶指导。一年后,他们将根据工作需求全部进入乡村学校任教。今年初,来自偏远山区学校的18名不同学科教师进入县实验小学跟岗研修。这是庄浪县聚焦农村薄弱学校短板,开展科学规范、精准专业的综合性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学校跟岗一周时间内,每人上一节诊断课和一节汇报课,听8节示范课,听一次学科专题讲座。这种城乡跟岗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激活了县域教育发展的活力。”县实验小学校长杨平平如是说。
《中国教师报》年06月22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