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九大产业链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平凉市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崇信县华夏古槐王。
华亭中煦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媛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成就,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这为平凉发展赋予了新使命。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平凉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聚力打造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文旅康养、生态环保“九大重点产业链”,奋力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加速推动经济发展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向“领跑”跃升,为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平凉新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灵台县邵寨煤矿。
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构建绿色低碳清洁循环高效煤电化产业体系
全力推进煤炭资源一体开发、深度转化、延链增值,努力构建绿色、低碳、清洁、循环、高效煤电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链增长主引擎,支撑产值过千亿元目标顺利实现。
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方面,以唐家河煤矿为突破口,积极与国省部门衔接,年内取得核准并开工建设,加快崇信县周寨南、泾川县高平南部及北部、灵台县百里公开出让勘探及详查探矿权,推进灵台矿区安家庄井田、灵北井田公开出让采矿权资源配置和开发步伐。
火电清洁低碳发展方面,全力推动陇东至山东±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加快灵台2×万千瓦配套调峰煤电项目建设,提早谋划后续扩能项目的研究论证等工作;加大平凉电厂等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持续提升能效水平,促进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抢抓国家支持优先扩能改造升级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平凉电厂三期、崇信电厂二期、华亭电厂二期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尽快开工实施,建设形成千万千瓦级火电基地。
煤化工延链补链方面,依托现有煤制甲醇、甲醇制聚丙烯等煤化工产业基础,加大对华煤集团政策、要素支持保障,推动企业积极实施万吨甲醇、60万吨聚丙烯扩能项目,为后续烯烃、甲醛、醋酸、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延伸提供上游保障。加快低价煤高效低碳清洁化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力度,以产业基础和产品规模为载体,积极引进甲醛、聚甲醛、醋酸、特种塑料、1,4丁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煤化工延链补链项目建设,实现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化工园区建设方面,从速推进华亭、灵台化工园区改造建设和申报认定,抓好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控制性详规等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加大人力、财力等投入保障,完善消防、污水、危废等安全环保设施,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全面提升化工园区承载能力。
年,平凉红牛取得直供国家运动员“入场券”。姚志强
平凉红牛产业链:围绕“四化”目标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围绕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产业集群化“四化”目标,重点实施强龙延链、良种培育、扩繁增量、秸秆变肉(奶)、品牌提升、机制创新六大工程,全力做强产业链、打造循环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构筑创新链,力争到年,全市牛饲养量达到万头,出栏40.5万头,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亿元。
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市平凉红牛产业链计划新建、续建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2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复工)项目20个,开工(复工)率达到71.4%,累计完成投资3.99亿元。
加快实施扩繁增量计划。坚定走“小规模、大群体”与标准化适度规模经营同步推进的路子,依托甘味平凉红牛产业集群、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现代畜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重点实施“万千百十”养牛计划。今年计划新培育的1个产业强镇、30个养牛专业村、15个标准化示范场以及新、扩建的10个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已经全部启动。
内引外联推动招商引资。围绕短板弱项,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先后引进伊利集团、优然牧业灵台“1+1”两万头高产奶牛牧场项目、上海硕电平凉动物芯片制造项目等10个项目,总投资达16.85亿元。邀请省公航旅集团来平凉实地考察对接平凉红牛产业链项目,在肉牛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等方面初步达成合作共识。
“一企一策”培育链主(链员)企业。聚焦链主(链员)培育,按照“一企一策”培育和帮扶计划,全力支持引导旭康、伊通、甘肃中肽等链主(链员)企业改造、提档、升级,延伸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链条,补齐冷链物流、产品配送、品鉴体验等环节,不断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创新机制补齐短板弱项。充分发挥本土专家人才、科技特派员等作用,积极开展“三区”科技人才服务等活动,推广“户繁场育、寄养代繁、托管代养,分户散养与集中饲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特色产业工程贷”等政策,着力破解融资难题,激发产业活力。
全力打造百亿级静宁苹果产业链。
静宁苹果产业链:紧盯短板弱项转型提质稳推进
制订《静宁苹果产业链实施方案》,紧盯短板弱项和空白环节,扎实做好项目储备、招商引资和果园管理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百亿级静宁苹果产业链。
建管并重强基地,产业基础逐步夯实。按照“退一亩、补一亩,挖一棵、补一棵”的原则,填平补齐园地,稳定果园面积,高标准建设苹果生产基地。各县(市、区)筹措资金,打造一批苹果产业示范典型。组建市级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队,开展果园管理技术培训。编制低温冻害及冰雹灾害防御手册,全力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多措并举抓落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分季度制订静宁苹果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列入年管理的89个重点项目中,78个已开工建设。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实施,全年计划招引产业链项目22个,总投资25.7亿元。
补齐短板促提升,产业后劲不断增强。积极争取“甘肃静宁苹果乡村振兴基金”项目,申报德美地缘静宁苹果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为全省首批试点项目,探索建立了全省产业基金发展新模式。支持企业引进果品精深加工、苹果集装箱生产线、果袋智能分拣等生产线,加快苹果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扶持企业投建智慧农产品交易中心、数字农业(苹果)产业园、高端智能印刷生产线等项目,补齐短板弱项。
创新机制增活力,转型提质稳步推进。推广静宁县集约化承包、契约化委托、股份制合作、互助化租赁四种经营方式,鼓励链上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联农带农托管建园、大户流转建园。泾川县按照“五统一”要求,推广果园托管服务,带动作用明显。灵台县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果园撂荒和弃管等问题。庄浪县积极推广“果一沼一畜”循环生态果业,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生物防控、果园机械化等绿色有机生产。
年,庄浪县成功引进马铃薯微型薯(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
设施蔬菜产业链:坚持绿色有机保障“菜篮子”安全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平凉立足全市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坚持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明确了设施蔬菜产业链“八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年,平凉市共计划实施蔬菜产业项目42个,总投资20.03亿元,当年投资逾6.8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41个,累计完成投资4.55亿元。
全市签约落地项目5个,计划投资2.8亿元,引进培育平凉金润集团、山东寿光坤园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众农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寿光富诚等8家企业,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24处。引进示范推广大禹节水集团在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配套水肥一体化管网技术、“秸秆+植物菌种+生物疫苗+二氧化碳+熊蜂授粉”等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创建示范园11个。截至目前,全市种植蔬菜27.66万亩,产量20.44万吨。
同时,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菜农”等经营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农超对接、订单生产、电子商务等销售体系。登记蔬菜地理标志“崇信芹菜”1个,注册“回中水萝卜”“嫩玉黄豆角”“泾州大葱”等蔬菜品牌,建成平凉市新阳光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泾川陇东果品瓜菜交易中心等批发市场6个。
平凉将坚持绿色、有机发展方向,在河谷川区集中规模发展设施蔬菜,在有条件的川塬区集中连片发展高原夏菜,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产业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两带”“七片”产业布局。围绕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全过程延链、全环节补链、全方位强链,推进育苗集约化、产业园区化、高原夏菜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加工精深化、市场多元化、农旅融合化“八化”重点工作,提升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效益,保障“菜篮子”安全供给。
年1月13日,平凉市举行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大会,当天总签约额亿元。姚志强
中医中药产业链:凝心聚力巧谋划多措并举促发展
抢抓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陇东南国家中医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多措并举促进中医中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健全机制抓落实。梳理现有产业体系链条和产业短板、企业短腿,印发实施方案、产业链图谱和运行机制,召开全市中医中药产业链协调调度会,形成产业链链长亲力亲为、责任部门合力共为,协力推进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态势。
扩大种植夯基础。组织有关单位和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专家,编制常见适生中药材栽培技术指南手册,规划全市中药材种植布局,逐县市靠实药材种植面积和品种。全市有马峡、山寨等43个乡镇种植中药材,形成以独活、大黄道地中药材为主,川芎、牛子、板蓝根、党参、防风、木香、丹参、半夏、柴胡、金银花等品种搭配的产业格局。
推进项目促落实。今年全市确定中医中药产业链重点推进实施建设项目37个,概算总投资32.1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68亿元,目前已开建29个项目。市级层面:2个续建项目中,医院、可转换病区项目已主体封顶;2个新开工项目中,市妇幼保健院医养结合中心项目和妇女保健中心项目已完成用地预审、规划选址及立项批复。县级层面:3个续建项目已完成投资1.1亿元;30个新开工项目中,25个已开建,剩余5个未开工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招商引资助发展。储备中医中药链项目21个,总投资16.97亿元。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大会上,中医中药产业链共签约项目8项,概算总投资9.94亿元,在谈项目6项,概算总投资6.75亿元。
拓展服务强链条。全面启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工作,已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4个,新列建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力争年内引进中医、针灸等中医类人才名以上,在职培训名以上。抢抓政策机遇,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医院(医院)项目已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0万元,争取到国家及省内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资金万元,为平凉市中医服务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平凉新世纪建材公司新河石料厂。
绿色建材产业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以8项重点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10项推进行动,进一步夯实全市建材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推进绿色建材高质量发展,构建建材与建筑相衔接、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生产与服务相融合的新格局。
强化项目调度。对年内确定的25项市列重点绿色建材项目,逐项靠实投资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复工建设项目19个,开复工率达到76%,完成投资4.37亿元。平凉新世纪建材研究院项目的建成,为促进全市绿色建材研发生产水平搭建了平台。华亭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综合加工项目一期建成试产,实现了平凉市装配式建筑个性化建造的新突破。
狠抓招商引资。围绕煤矸石综合利用,与昆钢环保石头纸、湖南诺方斯新材料等企业进行了线上招引对接;与海螺集团达成初步协议,投资1.5亿元实施崆峒区装配式建材项目;加强和中汇盛达、安徽京工集团对接,力促泾川年产1.5万吨防腐亚克力型建材项目落地;庄浪县投资3.5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签约实施,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做好要素保障。全力做好秦能公司30万吨活性石灰生产线等项目能评衔接工作,为项目开复工建设创造条件。排摸梳理有融资需求的建材项目23项,涉及项目融资金额3.25亿元,已与金融机构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衔接落实贷款万元。
加大产品推广。组织专班与全市45户房地产企业、39户建材企业对接,推动工程项目优先使用市内建材产品。目前全市工程项目使用市域内建材产品已达到95%以上。
全力纾困解难。针对企业产能释放不足、人才匮乏的实际,积极开展培训、调研、储备征集科技项目,加强人才培训,对企业在产业政策上解疑释惑、产业方向上精准把脉、重点项目上服务指导、市场对接上牵线搭桥,助力企业渡难关。
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
智能制造产业链:高水平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提升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在改旧育新中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将对标党代会部署要求,抓细落实智能制造产业链,力促“十四五”末园区经济总量突破亿元,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方位精准服务,全力加快项目进度。对照21个产业链清单项目行事历,未开工项目第三季度全部开工建设。加快投资1.8亿元的华能平凉电厂技改提升项目、万元的液氨改尿素项目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
下功夫选商选资,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力促陕西国维年产20万吨液体麦芽糖和年加工5万吨玉米胚芽油、陕西彩虹年产2万吨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等7个项目尽快签约。推进拾全拾美(成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云仓电商服务、阿克米服饰有限公司等7个项目完成框架协议签约。通过招引康佳等具有“链主”作用的引领企业,加快带动该链上项目入园,厚植产业发展土壤,构建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高质量培育“链主”,推动企业达产达标。对照国省出台的一揽子稳经济政策逐项梳理,细化落实配套措施,围绕节能设备、矿用机械、电工电器3个子链发展,开展传统产业品牌振兴行动。制订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狠抓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面激活链长制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方面的融通作用,深入推进“领导包企、部门帮企、干部驻企”机制,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复活式自我造血,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全市工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撬动作用,不断提升资金管理使用效率,助力产业链快速发展。推动创建国家高新区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开展人才引进培育行动,培育优秀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优质税源项目,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渐进式深化改革,加快提升承载能力。细化实化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管理运行模式改革,实施好水电路房污暖等基础设施和亮化、绿化、美化“三化”工程,打好“标准地出让+五未用地处置+僵尸企业清理退出”组合拳,持续强化基金和供应链金融撬动作用,走出“产业发展+资本运作”新路子。
崆峒山朝霞。
文旅康养产业链:塑造城市品牌构建全域文旅格局
重点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和“文旅康养地”建设,塑造“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城市品牌,推进文旅与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构建以崆峒山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两翼,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康养旅游协调互补发展的全域文旅格局。
抓实“链长制”,促进长效发展。制订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责任任务政策清单、产业链图谱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库、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库,画出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签订责任书,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抓实项目建设,促进夯实基础。今年按照“开工一批、推进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实施文旅康养产业链项目74个。其中,续建项目25个、新建项目29个、前期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70.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08亿元。
抓实景区改革,促进龙头带动。下发《崆峒山旅游景区提升方案》,实施“六大工程”“三项整治”“三个提升”行动,崆峒山景区基础设施项目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亿元,拆除违章建筑和摊点,新购置景交车30辆,完成索道检修、票务系统提升、景区绿化,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积极与省公航旅集团就崆峒山景区合作开发对接洽谈,招大引强、借梯登高、合作共赢。
抓实市场培育,促进产业兴旺。在崆峒古镇设立平凉市戏曲博物馆、剪纸、蓝染、面塑等10个场馆,打造非遗文创体验一条街。推进“体育+旅游”,开工建设平凉城区泾水缘健身步道、庄浪水上体育公园、平凉市生态体育公园等文旅体融合项目,海寨沟景区被评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进“研学+旅游”,打造“景区+博物馆+纪念馆”精品研学基地,推出“红色研学旅行”线路7条。
年1月8日,平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姚志强
生态环保产业链: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平凉着眼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双促进,深入实施林草生态保护提升、水生态修复治理、污染治理、山塬田生态修复、矿山治理五大工程,加快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
今年以来,平凉聚焦年度目标任务开局冲刺,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71项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59项,完成投资20.46亿元。
海创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12.5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5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10万吨有机肥、40万千瓦“光伏+”、邵寨煤矿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华亭采煤塌陷区治理、汭河水资源涵养及泾河葫芦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等31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建设,3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黄河流域面源污染治理、6.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试点等23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庄浪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功签约,项目链条化建设步伐加快。
围绕推动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平凉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治理、产业融合发展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体推进模式。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正式批复,规划建设总面积68.24万亩。项目实施后,全市森林覆盖率将增加近1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年增长万元,每年直接经济收入万元,年增加碳汇产值万元。
全力破解用地瓶颈等问题,积极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全市光伏、风电、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从“十三五”末的5.9万千瓦增加到63万千瓦,年可实现产值3.2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5万吨,生态产业化模式延伸拓展。
平凉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切实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加大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力度,下更大力气优化产业布局、落地产业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提质扩能、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