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浪历史大事件1920年海原地震与静

刘训斌

年的中国,历史不仅仅记载下了直系皖系之间的军阀大战,还有一次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海原大地震。当时的海原、固原、西吉等县均属甘肃省,此次大地震又称甘肃大地震。庄浪县属于重灾区,但史料记载只有静宁,没有庄浪,是因为那时的庄浪县并于静宁县,庄浪的灾情只能按静宁县灾情记载而论。静、庄两县距离震中海原相等,相信事实真相不会有大的出入。

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于地震的灾难记忆,只是唐山或汶川,因为现在的许多人都是经过那些年代,真实的记忆是抹不去的。但实际上中国有史以来最惨烈、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地震发生在年的海原大地震。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死亡人数和唐山地震死亡人数接近,约24万人(当时全国人口不多,震区居民又不稠密)。据现在测算,海原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近20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也称之为“环球大震”。因此,有一观点将年海原大地震列为20世纪中国十大地震灾难之首。在中国,至今没有任何一次地震波及范围可以和海原地震相提并论。据有关资料记载:这次地震波掀起海浪,使日本海岸一渔船被搁浅在距海面4米高的小岛上;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有“时钟停摆”的记载;公里外的兰州“倒塌房屋十分之三”,“皋兰山三台阁的上层被震毁、七里河崔家崖白云观中的9级塔震毁了4级,而雷坛河地面裂开了2厘米的口子”;距震中公里的西安市“门窗暴响,房摇墙塌,被毁房屋约有百户”;距震中公里的太原“房屋有倒塌,人民微伤”;距公里的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先生在日记中记下这样的一笔:“夜地震约一分时止”。寥寥八个字,记载了当时北京感受到的地震,并没有造成任何的破坏。而这八个字,竟然成了那次大地震在北京最先的文字记录;更远的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绘泥片”;汕头“客轮荡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到地震”。其有感范围超过了大半个中国。

《甘肃省志·大事记》中记载;“民国9年(年)12月16日18时30分起,甘肃58县发生里氏8.5级的强烈地震,波及13个省区,面积达万平方公里。震中在北纬36度,东经度的海原、固原一带(今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烈度为12度,极震区还包括静宁、(庄浪)、靖远、会宁、通渭、平凉等县。共死亡23万余人,牲畜死亡、房屋倒塌惨重。百万灾民流离失所。灾后瘟疫流行,灾民被冻、饿、疫疾而亡者甚多。灾区与省会兰州之间的交通、信息中断。”“电报局遭到破坏,电报书信发不出去。”直到地震发生一个月后,才由一个用席子和门板搭建的临时固原电报局发出了第一份电文。

年3月6日,国际联合赈灾委员会北京分会的牧师约翰·海斯和约瑟夫·W·霍尔先生乘火车抵达铁路尽头即河南的观音堂,继而沿古道从陕西到达平凉,进入静宁、庄浪县检查灾情。《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一书中提到关于年甘肃大地震最早的报道就出自这个名叫约瑟夫·W·霍尔的牧师之手。

霍尔记下了一些幸存者的讲述:地震发生时,他们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是听到了来自地下的吼叫,同时,感觉到大地剧烈地颤抖,他们一会儿被抛向东,猛然间又被颠回到西,在颠簸中,房屋随即倾倒,颠簸状况大约持续了有30秒左右。等到幸存者爬出已经成为废墟的房屋时,他们看到原来的村子没有了,邻近的村子也没有了,农田、河流还有自家的院子都被山上的黄土埋了,而那些黄土比他们倒塌前的房子还要高出很多。一条年代久远的官路,居然被一座滑坡的山,硬生生地从中切出两截,连同道路两旁高大的行道树,滑出了百多米远。有一个村民和他的两个儿子侥幸活了下来,地震使他家浮在滑坡的上面被转移到半里外的地方,并改变了方向。有些村庄被埋在山下,有的村庄几乎是全部被覆没,无一人幸存。

霍尔先生的记载中还讲了一个可笑的事:静宁的一公路旁原有个小镇,地震前,正好有两个赶路人投宿在小镇的旅店里,地震发生后,幸免于难的店主在惊慌失措中自顾自地逃命去了,早将两位客人忘到脑后。等到7天后,店主才想起客人,连忙赶回旅店,费了好大劲挖出两个客人居然还都活着,可那两个客人都被震晕了,一点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只是觉得和往常一样,睡了一觉。店主一见两客人安然无恙,于是就执意向他们索要了7天的房钱。

此次地震最恐怖传言就是大地“开口吃人”。据说,在一处打麦场上,地面突然裂开,一个人正好倒在裂口上,口子又突然合住,把人喷到半空,这条地缝一张一合,几下就将这个人摔死。庄浪县的有些老人讲:“当时的地震能把几抱大的树木左右摇摆,直拍打地面。人在地上如筛子筛黄豆,站不起来。”“地龙吼叫,黄风土雾连天。刹那间,墙倒屋塌,许多人来不及走出房外被压在土堆里。每家都有死伤的人,甚至有绝户的。”

《甘肃省志·大事记》记载,开始的大地震持续了20分钟,当夜余震50余次。全县有60余处山体崩塌滑坡,每处阔约—余米,长约—1余米。最严重的是七里铺孙家沟、祁家大山、吕家埂子一带。山间平地之村落多被压没,河流道路亦为之阻塞,孙家沟积水成湖,深不可测;界石铺至官道岔(庄浪县赵墩乡“关道岔”)一段驿道全被震陷,县城南地裂水涌,井水升高3米多。震后统计:地震造成全县房屋倒塌无数,特别是县北房屋倒塌殆尽。人员压死人,伤人,死亡大小牲畜头(匹只)。损失动产及不动产等财物共值白银近20万两。

强震大难之中,静宁县县长周廷元的英雄模范事迹,给旧制和当今官吏树立了辉煌形像,铭记在人民永远歌颂的史册上。时至今日,向这位民国县长深深鞠三躬,也表达不了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

《甘肃省志·大事记》中记载;当大地震过后,周廷元不顾妻儿安危和家中墙倒屋塌的险境,立即叫人去抢救那些被埋压在瓦砾堆中的活人。“于翌晨出粮于县仓,食无食之灾民,购衣于当商,衣无衣之灾民,取帐篷旗寝于县库,搭盖篷屋居无居之灾民”。并请“兰州当局派医生携带药物赴静宁医疗内伤、骨折之灾民”。由于周廷元救灾措施得力,故人心较为安定。地震导致县内各河道悉被塌山填塞,水不能排流,县民惴惴不安,害怕震灾之后再来水灾。周廷元带头捐出薪水(俸银),以工代赈,召集灾民疏通河道,导水疏流,不使溢决。全国救灾会代表来甘肃勘灾至静宁,见疏河工赈成绩深为嘉许。

继大地震后,当月又发生大风拔树,飞沙扬雪,灾民无处栖身,饥寒交迫,冻伤者又不下数千。周廷元在寒冬腊月带领百姓奋斗在抗灾第一线,处处能见到他的身影。为防止发生疾病,他及时发资埋葬死者及动物尸体,有效减少了人畜死亡。对一心为民的县知事周廷元,静宁、庄浪县百姓有口皆碑,县民记其恩,颂其德。在救灾的同时,周廷元还对地震前后的各种现象及有关数据进行了详查记述:“到翌年7月7日共发生余震次,其中较大者次。地震前几月,雷大梁一带的狗即不安,对空嗥叫;震前数日,四面天边云黄如焰,晴空气燥,人感焦灼干热;地震当日早晨,灵芝一带突降小雪。震时,星月呈现红黄色,尘雾四塞。此次震后,天气渐趋温暖”。为后人留下了详尽的地震资料。

民国10年(年)3月16日当时全国有影响的媒体《字林西报》刊发有关静宁县的赈灾报道时说:“那里的县长是一个精力旺盛,十分能干的人。对人民是一种真正的福分,人们对这位官吏充满赞誉”,“地震中他把衙门中的帐篷全部拿出来救灾民,而他自己露天睡在地上……”民国10年,内务部、教育部、农商部派翁文灏、谢家荣、王烈、苏本如、易受楷、杨警吾6人来静、庄县调查灾情,国际饥饿救济协会人员霍尔等一行亦至,在实地拍摄了许多照片,了解到大量事实真象。对周廷元的体恤民情和救灾事迹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由于赈灾方面成绩卓著,一年后周廷元被省升调去办理全省地震疏河工赈事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甘肃省成立文史馆,周廷元被省人民政府聘任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价值很高的文史资料《甘肃大地震记略》及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的工农业浅说等多篇文章。年周廷元先生在兰州病逝,享年71岁。

作者:刘训斌(原政协庄浪县文史委主任)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于年6月22日搜集整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