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赵墩乡大庄村
梯田第一村
柳旭
在庄浪县,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全国梯田看庄浪,庄浪梯田看赵墩,赵墩梯田看大庄。”时值初夏,一场雨后,空气清新,站在赵墩乡大庄村的山梁上,放眼望去,触目皆是环山缠绕的梯田,一层层,一阶阶,绿意盎然。高处的梯田里,是油松、火炬、山毛桃、桦树、刺槐等绿化林木,分片分区,巧妙地拼接成各种图案;低处的梯田里,是一棵棵已然挂果的苹果树,是一畦畦铺得整整齐齐的洋芋地膜,是一片片灌浆的麦苗;更低处,是淤积坝,坝里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大山绿树。看着这一派明丽的夏景图,方信此言不虚。
在大庄村,竖立着这么一道碑,彩色大理石材质,正面刻着:庄浪县梯田化第一村。背面刻着: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这块碑,立在大庄村新建成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前的小广场上。这块碑,浓缩着大庄村艰苦而光荣的历史:从年开始,大庄村的村民就以破釜沉舟之心、愚公移山之志,硬是凭着一双双手、一辆辆架子车、一把把老头,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让昔日“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麦子长得像马毛”的山山峁峁换了新颜,累计建成水平梯田亩,占到总耕地的98%,率先实现了耕地梯田化,成为全县第一个梯田化村。年5月,被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年12月,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庄浪县梯田化第一村”。
了解庄浪的人,多多少少都了解,这个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的小县城,自古地陡土瘠,自然条件恶劣,贫穷落后曾是扣在庄浪人头上一顶沉重的帽子,为了改善生存条件,40万庄浪人在多个山头、个梁峁上,大修梯田。经过几辈人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劳动,累计移动土方2.76亿立方,修成了百万亩梯田,铸造了一个“梯田王国”。有人做过计算,庄浪人修梯田移动的土方,如果做成一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六圈半。这些枯燥数字后面,隐藏着的,是庄浪人不屈服大自然、战天斗地的精神。这种精神,让当时人民日报社驻甘肃站站长李占吉先生深受感动,写信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荐、介绍庄浪人民艰苦创业、修筑梯田的历程,并撰文《庄浪人的骄傲》刊发在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至此,庄浪梯田得以被世人所知,并在年7月,被水利部命名为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精神也随之成为激励和鼓舞一代代庄浪儿女奔向美好生活的精神源头。
位于赵墩乡中北部的大庄村,当年,就走在了修梯田的前列。可以说,大庄村既是庄浪县梯田建设的典型,也是全县梯田建设的一个缩影,是庄浪人修筑梯田的星星之火。上了年纪的人,都不会忘记,没有梯田之前的大庄村,人们是如何的饥不果腹、艰难度日。
幸运的是,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从来不缺领头人:王继业,这个从部队回家做了赵墩公社革委会主任的退伍军人,从年开始,身先士卒,带领着全公社的人,组建了农田建设专业队,常年治田改土,到了秋冬农闲,更是发动男女老少齐上阵,没黑没明,硬是把自己奋斗成了人们口中响当当的“王铁人”,一修,就是10年,直到年,才离开赵墩乡,走向全县农田基本建设的指挥岗位;高国仓,是临危受命的大庄村安家洼社社长,年,麦收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冰雹,让全社人一年的收成化为泡影,也让前任社长心灰意冷,他撂下挑子不干了,外出去放羊。高国仓毅然挑起重担,鼓舞村民士气,补种荞、糜子等秋季作物,然后下定决心,带领全社人齐心协力修梯田,到年,全社修成梯田多亩,率先实现了梯田化。
而闫凤英,这个在修筑梯田时不幸牺牲的女人,至今说起,都让大庄村乃至每个听到她故事的人,忍不住流泪:她脚跟上干活时皴裂的大口子,是女儿用缝衣的针线,一针一针缝上的。伤口来不及愈合,她就在第二天的劳动中,长眠于这让她流汗流泪也流血的黄土地上;还有杨文举、杜万山、程世魁、程玉花、程梅花……这一个个名字,都记录在大庄村修筑梯田的功劳簿上。
我是跟着市文联组织的“美丽乡村行”采风团,来到大庄村的。同行的,是来自平凉各个县区的作协、摄协成员,大家都被这个处在半山腰,被群山环绕被绿意包围的小村子吸引了,也被村支书程力介绍的这些往事感动了。他指着青绿的远山说:“以前修梯田,是和大自然斗呢,这些年,我们在梯田里种树,是给大自然添绿呢,人把地这么好,我就不信地还能把人亏待了!”说完又指着眼前刚刚建成的农耕文化园自豪地道:“咋样?足足12亩,你们这些城里人看着是不是也心痒痒啊?等过两年,这些花草树木长起来了,那就更美了!绝对是城里人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地方。”
他边说边领着大家去参观农耕文化园:村头名为“敬修亭”的两层小亭子,上面一层,用来供村里人乘凉,下面一层,是杜万山、高国仓、闫凤英等人的典型事迹;农耕文化长廊里,那些逐渐被新式农具取代的古老农具:耱、桄、粪兜、连枷……一一陈列,仿佛在诉说着尘封的往事;梯田建设主题雕塑,把那段历史,以凝固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果蔬采摘园里,苹果树枝头已挂着指头蛋大的青果,树下种着各类蔬菜……顺着一条曲折的生态栈道,不知不觉,就从农耕文化园来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几畦香味扑鼻的月季花,然后才看到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梯田展览室以及不远处的文化舞台、文化广场,有人感叹:这比城里人的条件还要好哇!天然氧吧嘛,空气清新,设施齐全。
我不是第一次来大庄村。七八年前,丈夫曾在赵墩乡政府工作,我跟着他,来过一次。那时,村里的道路还没有硬化,尘土飞扬,破败的房屋随处可见。当时乡里正在鼓励村民积极栽种果树,讲政策、发传单、上门做工作,可是收效甚微。靠种苹果树致富?在大庄村人民的心里,这太不靠谱了。村民们依然三更半夜起来,偷偷摸摸在梯田里种麦子。没办法,村干部就拉着村民去静宁县,去阳川、万泉这些苹果产业如火如荼的乡镇参观、学习,现身说法,让他们体味苹果的甜头,总算让苹果树,在梯田里扎根了。如今农耕园里,已经挂果的那些苹果树,就是当年种下的。
我走到敬修亭里几位晒太阳的大爷大娘身边,和他们聊天。交谈中得知,村里大部分人家,至少都有果园七八亩,洋芋三四亩,牛两三头。“苹果树一些是几年前乡镇府带领着大家伙种下试试看的,已经挂果了,一些是后来自己种的,长势也好着呢。家里的收入,苹果撑了半面子,再就是牛犊,每年也能卖个几千块。牛哪儿来的?政府给的呀,还帮助建牛棚,教养殖技术。”一位大爷横着一杆旱烟锅边抽边给我说。
在脱贫户杜进学的果园里,他掰着手指算账:“我现在有31亩果园,其中20亩是承包来的,今年雨水好,苹果产量大概就到10万斤了。还得感谢乡上啊,要不是他们帮着学习务苹果的手艺,我可不敢把摊子弄这么大。”正在牛棚里伺候着他的5头牛宝贝的建档立卡户杜周洲,看到人多,有些不好意思,反复搓着手:“牛都好着呢,今年的光阴也好多了!”旁边的赵墩乡现任党委书记李安稳打趣:“养牛技术学会了,可得好好伺候它们,它们今年可要驮着你脱贫呢!”
“打梯田牌、走梯田路、创梯田业、享梯田福”是赵墩乡历任领导班子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而大庄村“庄浪县梯田化第一村”的历史渊源和品牌效应,再一次被挖掘,为全村人带来切切实实的福利:以建设梯田生态旅游示范村为目标,大庄村实施了村级基础设施、梯田农耕文化园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通社道路和村内主支巷道硬化了,配套的过水涵洞和排洪渠建成了,村里的太阳能路灯也安装了,房前屋后,全是透绿围墙、仿生态栏杆,一派花木扶疏。
我们绕着村子边看边走,李安稳望着层层梯田,像是对我们,又像是对他自己说:“梯田生态旅游示范村这张牌,我觉得还是能打的,农耕文化是我们的根,这张牌打好了,就不愁给大庄村引不来金凤凰。”路边树林里,一只锦鸡被大家的脚步声惊动,扇着翅膀扑棱棱飞起来,在阳光下,它的羽毛金光闪闪……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