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洞,又叫云台山,别名要林观,在平凉市庄浪县关山深处静谧坐落了千百年。这里绝壁嶙峋、飞石怪异,溪水潺潺、丛林葱郁,位于永宁镇韩家峡(宋称章麻峡)、葛家峡后关山之中,与郑河乡相距不远,一山之隔便是著名的北魏陈家洞石窟。葛家洞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北魏时期开凿了石窟寺,内有仙人床、仙人岩和塑像石刻,四座主要石窟均分布在四五十米高的峭岩绝壁上。这座隐藏在凌峰翠岭深处的洞窟,就是我国晋代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曾经的修行之地。宋代以后,这里又成为佛道合一的宗教场所,晨钟暮鼓、佛号悠扬,烟火鼎盛、香客云集,久负盛名。王煊纂《静宁州志》载:“葛家洞,距陈家洞南五里,或谓即葛先翁修道处,崇山峻岭,别开洞壑,峰高谷深,洞壁间时挂流云,与陈家洞俱称州南之大观也”。《旧静宁州志》又载:“葛家洞崇山峻岭,别开洞壑,峰高谷深,洞壁间挂流云,云立则雨,云卧则晴。”《庄浪县志》也载有:“葛家洞,原称云台山,位于永宁乡韩家峡口村东北自然森林边缘,与陈家洞石窟隔山南北相望,距县城29公里。峰高谷深,云白岚清。存石窟4座,摩崖石刻数处,有明天启四年(年)、清顺治十一年(年)重修题记。存有民国二十一年(年)立《佛祖师道号抱朴子讳洪葛翁遗址之道碑》”。葛洪被尊为“云台祖师”,当地村民观云台山之云判雨每每应验。云为葛家洞一景,晨有彩霞云,午有棉花云,傍晚有火烧云,阴有积雨云,晴有山岚云,由此又幻化出卧云峰、彩云楼、仙人阁等景观。葛洪,(公元—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丹阳郡句容人(今江苏省句容县),世称“小仙翁”。13岁丧父,家境渐贫,靠砍柴卖钱买纸笔,常勤学至深夜。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他专注于学习都无暇打扫院落,院内野草长得很高,进出都得拨开而行。从16岁开始,葛洪学习了《孝经》《论语》等典籍,知识储备日益丰厚,写作能力也不断提升,为日后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从那时起,葛洪喜欢上了炼丹。炼丹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行径,被称为“方士”的道人,把富含矿物质的原料,用容器密封不断水溶火炙,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晶体,唤名“丹药”。帝王将相就幻想依靠食丹药而得长生。道家炼丹之术,大致分为两类:水法炼丹与火法炼丹。将金石等矿物质,混掺草本药物,溶解为液体状的丹药,供需要者服用,因而称为“水法炼丹”。《抱朴子·金丹篇》总结,水法炼丹共超过十法之多,主要方法为:化、淋、封、煮、熬、养、酿、点、浇、渍。火法炼丹则是通过加热来炼制丹药。炼制方法大多都与火有关:煅、炼、熔、抽、飞、磨等各类伏火法。《抱朴子·金丹篇》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炼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金丹,其去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葛洪迷恋炼丹之术,有其浓厚的家族遗风原因。他的伯祖父葛玄就拜名师炼丹,后来传授给徒弟郑隐,葛洪又拜郑隐为师。郑隐炼丹修仙、远离世俗的思想,对葛洪影响很大。青壮年时期,葛洪参加了数次平定农民起义的战事。因作战有功,朝廷对其加官进爵,但他都未接受。三十多年来,葛洪奔走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读到了许多流传不广的医学和方术书籍,他利用所学医术,为病人祛除病痛,让黎民重获健康。葛洪对道教文化也很有研究,炼丹求仙也是道教的特征之一。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他在热衷炼丹修仙、超凡脱俗之时,又投身于躬身济民、解除病痛的入世之行。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关陇大地,葛洪神往已久。他踏着黄帝问道广成子于崆峒山的足迹,沿黄河进入渭河,再顺泾河西行,一路为黎民百姓祛除病痛,寻找适合修仙炼丹的清静之所。当来到人烟清稀的关山腹地,崇山峻岭,云遮雾绕,仙气蒸腾,顿觉此处正是自然对他的馈赠,于是停下了前行脚步。在这个叫云台山的地方,葛洪和从南方带来的陈姓等三个徒弟开始了新的方士生活。作为儒道合一的宗教理论家,以及从事炼丹和医疗的医学家,他在这里修行多年,炼丹悟道、著书立说。其著作颇丰,除了著名的《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还有《神仙传》《碑颂诗赋》《金匮药方》《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等作品。他的《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总结了从道教诞生至当时的神仙理论,包括守一、行气、引导和房中术。同时又把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要得道成仙,必须道德高尚,多做好事,仁善待人。同时,在《金丹》《黄白》等篇目,总结了炼丹所成和炼丹之法,为后人留下了最原始的化学试验方式。在《抱朴子外篇》五十卷中,谈论人间得失,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兼收并蓄,主张用文章、德行教化民众。葛洪的医药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临床医学典籍。此书取名之意便指可以随时带在身边(肘后)的应急书。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找到的便宜药物,改变了之前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同时,还记录了常见病症的简便疗法和急救方法,被称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实用手册”。葛洪用药特点是多用常见药,而且是便宜药,普通百姓也买得起。他的著作中已经记录了后来称之为“天花”“狂犬病”“结核病”等病症,并有相关治疗药方。“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他对这些疾病并没有局限在当时的医学认知范畴,而是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判断,许多见解都符合现代西医学观点,在治疗思路上也十分一致。他对这些病症的发现和记录比西方早了多年。多年后,他的名字和著作又一次大放异彩。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了年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发明青蒿素,是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一个处方的启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手段,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提取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药方源头的葛洪功不可没。时至今日,葛家洞西南的葛峡村,葛洪的后人们依然在诉说着先祖的事迹。葛洪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也将继续造福万千华夏儿女。如今,葛家洞层峦叠嶂,苍松郁郁,松桧密生,洞窟掩映其间;白云如带,林深幽静,兽奔莺啼,雀鸟时鸣如潮,不失为一处避暑游憩的绝妙去处。参考资料:1.孙志勇《葛洪与葛家洞》(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陇头鸿踪》)来源:市文旅局宣传推广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