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浪一对父女的皮影艺术之路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

一对父女的皮影艺术之路

周斌

前边走的是高文举

后边紧随张梅英

……

11月22日晚,虽然天气寒冷,但庄浪县盘安镇刘陈村,依然弦乐阵阵,热闹异常,“永红班”皮影戏班正在表演秦腔戏《花亭相会》。78岁的皮影传承人刘连生,左手打着黑檀木牙子,右手敲着鼓点,指挥乐队的节奏。女儿刘红梅捏拿着竹棍,一边演唱小生,一边轻巧娴熟地表演着皮影,旁边一位击打枣木梆子的女演员,演唱旦角。屏幕上,小生动作潇洒大方,旦角动作轻盈柔软。观众坐在凳子上,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皮影秦腔戏。

才华初露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刘连生在10公里之外的韩店小学读书。一次学校举行文艺演出,给各班分配了演出任务。时值三年困难时期,学生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有力气表演节目,班主任动员了几次都没人报名参加。班主任心生一计,说谁报名就在学校大灶给谁管一顿饭。刘连生天生一副好嗓子,听说能吃一顿大灶饭,就站了起来。班主任问他会啥?他说跟外祖父学唱过秦腔戏。班主任让他唱几句,他亮开嗓子唱了两句。班主任惊呆了,这娃不但作文写得好,秦腔戏唱得也不赖。

演出在学校操场举行。轮到刘连生表演,全校师生都睁大了眼睛,这个曾经得过全校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乡里娃还会表演节目?他没有怯场,站在土台上,有板有眼清唱了秦腔戏《白老买画》,博得阵阵掌声,并获得了表演二等奖。

自制皮影

刘连生16岁那年,由于家境困难,他不得不辍学,给刘陈大队看玉米。在地埂上坐了几天,刘连生突然想起,他在韩店小学上学时,去学校附近的寺雨王家大队看过皮影戏。他家里挂着三张牛皮,自己何不学着做呢?他用大大小小的铁钉子,自制了几把剜刀,把牛皮泡软、压展,待牛皮晒得半干时,一天割一块,带到玉米地,将一块小木板铺在地头上,照着秦腔脸谱刻皮影。刻了几张,拿到寺雨王家大队皮影戏班让班主看,班主惊得张大嘴巴,夸道:“这娃灵性着哩!”班主给他送了几瓶油彩,让他给皮影上色。双手被工具磨出了血泡,他挑破血泡继续干,终于将三张牛皮做了半箱子皮影。

皮影有了,就是不会操作。他趁在韩店赶集的空儿,到寺雨王家大队皮影戏班老艺人那里学艺。老艺人见他诚实好学,手把手教他皮影表演技艺。他聪明好学,一点就通。回去后买了几张白纸,自制了皮影屏幕,得到皮影戏班班主和成员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刘陈大队办公室门前搭了一座草棚,在煤油灯下唱秦腔皮影戏。一连唱了4个晚上,附近各庄的社员都来观看,他的名声从此传开。他给自己的皮影戏班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永红班”。每逢庙会,唱不起大戏的村庄就请他的“永红班”演出助兴。

“文革”期间,他的皮影箱多被损坏。

父女合作

年,生活转好,刘连生到陕西当麦客,和几个平时一块唱秦腔戏的朋友买了一箱皮影。回到家里,凑了七八个人,重新组建“永红班”。刘连生女儿生就一副好嗓子,也吸收进来,专唱旦角。他们先在本村义务表演,接着在邻村义演,每村4场,场场观众爆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皮影戏表演,光乐队就需要六七个人,一年四季辛苦奔波,收入却甚微。刘连生想,能不能制一个架子,将各种打击乐器放在上面,由一个人操作。思索了一个月,他用木头做了一个架子,暴鼓、干鼓、大锣、小锣、铙钹都架在上面,自己操作,既节约了人力,又增加了收入。后来,他觉得木头架子太笨重,就拆了三辆废弃自行车,制作了一个铁架子,有演出时用车拉上。陕西千阳县剧团一位乐师听说此事,打听到他的电话,在电话里询问此事,并让他在视频里操作。毕了,那人非常遗憾地说,如不是年龄大了,他就请刘连生到自己所在的剧团工作。

刘连生的“永红班”足迹遍布庄浪、华亭等各县村庄。随着自己年龄一年年增大,他干脆把皮影表演技艺传给女儿,自己操作乐器。戏班成员也都是比较专业的演员,演出非常受群众的欢迎。

近日,庄浪县文化馆组织人员观看了刘连生“永红班”皮影戏班的秦腔表演,收藏了他制作的皮影代表作,颁发了收藏证书。明年县上举办“非遗”展演时,刘连生父女将在广场为观众表演皮影艺术,刘连生发明的打击乐器和他的表演技艺,也会让观众一饱眼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