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白河县
“新三苦”圆梦新白河
白河县位于陕西与湖北交界的大山深处,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土石山区就占总面积的95%以上,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白河的发展史是一部脱贫攻坚的战斗史。让白河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现整县脱贫,是我们这一班人的使命和担当。”作为全县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白河县委书记陈晖的话语掷地有声:截至年底,白河县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36.9%下降至1.24%。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白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从深度贫困到脱贫“摘帽”,从“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到“秦楚边城,水色白河”,五年来,白河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立下“军令状”,啃下“硬骨头”,兑现庄严承诺,圆百姓一个脱贫致富梦。
党建引领帮扶路上“不落一人”
白河县茅坪镇红征村村民聂太喜人生最幸运的事,是与县委书记陈晖结下了“亲戚”。聂太喜曾住在一处偏僻的山坡上,房屋破烂,靠种植玉米、红薯为生,一年到头不仅没有积蓄,还欠了外债。陈晖得知聂太喜的境况后,多次来到聂太喜家,与他交流谈心,帮他出主意、发展产业。如今,聂太喜搬进了新家,种了10多亩油葵和甘蔗,成了村里的“产业大户”,光景越来越好了。
无独有偶。冷水镇三院村包联户巴文成虽然没有双手,但已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聊家常、话丰收、谈发展,这是我和李全成县长日常对话的主题。在李县长的帮扶下,我大力发展养殖业,年底就脱贫了,今年还要再养10头牛、30只羊、只鸡!”巴文成更是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聂太喜、巴文成发展产业致富是白河县实现全面脱贫的缩影。据了解,白河县坚持“支部+X+贫困户”模式,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打造产业致富链”行动,使“支部建在产业链、能人聚在产业链、党员示范在产业链、贫困户增收在产业链”,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产业为依托、以支部为龙头、以党员为骨干、以基地为基础、以富民为目标”的新路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帮扶路上不落一人。白河县按照“一村一名总队长挂帅、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重点行业部门牵头、一名副科级以上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常驻、一个企业或合作社帮带、一个互助资金协会帮筹、一名乡村医生驻村”的要求,坚持帮扶力量、建设项目、脱贫资金、扶持措施等集中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对26个深度贫困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优先规划、优先设计、优先建设。
麻虎镇十里社区的花甲老人何忠顺告诉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麻虎镇党委书记胡才伟时常鼓励我,‘你是老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年,我带头流转闲置土地种植红薯5亩。当年秋季亩产红薯余斤,净增收1.3万元!”
据统计,近5年来,白河县累计投入11.6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余个。改造升级县乡公路9条.7公里,新修、改建通村路和产业路余公里。通过互助资金协会、资产收益扶贫,向每个深度贫困村注入村集体资金达万元。加大对特困人群集体经济收益配股,力促特困群体以长效资产收益实现稳定增收。
易地搬迁产城融合“换新颜”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从高山上搬下来,小孩上学方便了,我们也能在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务工。搬到山下的安置房后,下雨天不怕漏雨了,下雪天不怕路难走了,家门口就有超市,生活用品样样齐全!”白河县卡子镇陈庄社区村民汪亚琴对自己的新家、新生活十分满意。
在“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的白河,当地人凭着踏实肯干的韧劲,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换上了新颜,并孕育出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白河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将全县居民按照“县城——集镇——新型社区”各三分之一的比例进行布局,构建起符合县情实际的搬迁安置体系和新型城镇化格局。数据显示,全县累计搬迁近3万户10.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实际入住率已达99%。探索“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等有效做法被写进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的“三问、三解、三精准”活动,以及《关于实施移民(脱贫)搬迁六大融入提升行动的决定》和8项配套措施等工作经验,先后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和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上交流,被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引》第35期印发在全国推广。
此外,白河县探索“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建工厂、建好工厂促就业”,把就业创业、招商引资和移民搬迁进行有机“捆绑”,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和移民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目前,已累计培育新社区工厂69家,吸纳就业余人,户贫困户就地就业脱贫,实现户以上安置点均有1~2家新社区工厂的目标,真正把贫困群众嵌在产业链和创业链上。
“村里有了宽敞的道路、完善的设施,教育和医疗条件也不断提高。”汪亚琴告诉记者,白河县推行“3+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每村都有1支医师团队,对每户贫困家庭落实签约服务。
据悉,白河县投入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体系,将医院建在“网上”,将专家连在“线上”,24小时服务不间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医院的服务,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志智双扶提振内生动力“谱新篇”
每年暑假过后,本应是教师休假的时候,却是白河各级学校老师正忙碌的时候。因为学校要深入贫困学生家中,逐户了解困难状况,逐一制定入学帮扶措施,确保每名贫困学生都能够按时进入学校。
“办好教育既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兴县富民的治本之策。”白河县有关负责人表示,白河县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坚持扶贫先扶志和智,将教育各项经费和配套资金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并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5年累计投入7.6亿元,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45所,新增校舍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投资4亿多元建成的省级示范高中——白河县高级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免费举办新型农民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培训,推动全县6万之众的务工经济转型求变,每年创收10亿多元。探索形成的“就业+创业+产业”融合培训模式在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优秀项目奖。
与此同时,白河县紧紧围绕“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目标,厚植沃土育文明新风,全面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通过在全县个村、13个社区开展道德评议、制定村规民约,为村民自治设置了“硬杠杠”,积极推进“三治融合”,狠抓“一约四会”建设,以村风民风引领新风尚,以道德力量培育新风尚,在全县各镇各村形成知荣辱、树新风的良好环境;壮大“水色白河”理论宣讲团力量,利用“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百姓故事+现场互动”的模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社会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元素,组织编排《新民风助力脱贫》《扶贫趣事》等一批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与日俱新的城乡风貌见证着文明的力量。
“摘帽”只是新起点,“赶考”永远在路上。“我们出台了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十条措施,坚决贯彻脱贫攻坚‘四个不摘’,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李全成坚定地说。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何玲)
相关链接
?端牢“中国饭碗”播种绿色小康
?党建引领筑牢小康路
?放下锄头却拨动命运的琴弦
?国家信息中心:用心用情志智双扶
?歌从“大庙”来——四川宜宾市南溪区小康生活侧记
?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海南瞄准“痛点”发力建设幸福家园
?湖南沅陵:从“穷地”到“福地”从“安家”到“安心”
?四川:乡村振兴引“客”归全面小康添“生力军”
?“易”得日月换新天——湖南江华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一年一个样再现“锦绣太原城”
?江苏金湖:用“三农”筑牢决胜全面小康压舱石
?辽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剪影:从“辽宁蓝”到“花果山”
?原地搬新家上海城市更新里的“幸福味道”
?让“荒山”变“青山”让“青山”变“金山银山”
?内蒙古呼和浩特:精准扶贫直击难点贫困乡村华丽蜕变
?浙江衢州:“飞鸡”飞出致富路“花海”开出幸福花
?我们要当新型农民做生态达人!
?四川眉山东坡区:拔“穷根”过上好日子挪“穷窝”住上好房子
?山水田园里趟出“幸福路”
?本“家庭档案”记录小康生活印迹
?青海兴海县:易地搬迁起新村小康路上不落人
?“梯田之乡”甘肃庄浪县的“三级跳”
借得东风好扬帆红红火火奔小康
多措并举为扶贫奏响小康新篇章
全季旅游火了百姓口袋鼓了
原标题:《“新三苦”圆梦新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