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梯田化模范县后,又夺得全国脱

继成为中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后,又夺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庄浪,为什么能?

20年前,庄浪摘得中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的桂冠,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了一座生态建设的丰碑。

20年后,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庄浪又一次勇夺殊荣!

10月17日,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庄浪凭借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中闯出的“庄浪模式”,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奖今年首次增设“组织创新奖”以来,我省集体组织第一次获此奖项。

比自然条件,庄浪与我省其他干旱贫困山区一样严酷;论发展环境,庄浪到现在还不通高速,也没有一级公路,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但是,为什么又是庄浪,作答出一张新时代的出色考卷?近日,记者走进庄浪,探寻其中的奥秘。

脱贫再困难,他们也不认命,主动作为

截至10月底,庄浪今年养牛数量,同比增加了2万余头。而往年,全县一年最多增长多头;

才一年工夫,庄浪增加了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构建起了以国有公司为主导、龙头企业为补充、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支撑、贫困群众为主体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

一年前,庄浪全县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积累在5万元以上的只有4个村,90%是“空壳村”。预计今年年底所有贫困村都可以实现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奇迹”?

正是庄浪探索的农村“三变”改革“庄浪模式”!

庄浪,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全县91万余亩耕地,九成以上“挂”在多个梁峁和多条沟壑之间。曾经,“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麦子长得像马毛,亩产很难达百斤。”

面对穷山恶水,面对贫困饥饿,庄浪人认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苦干实干才有出路。

昔日,他们一干就是40多年,修成了全国梯田建设一面旗帜。如今,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庄浪大力弘扬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一个现象让人深思——从“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迈进,庄浪努力了好几年,虽然苹果、畜牧、种薯、劳务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但是,产业一直长不“壮实”。

关键正是缺龙头。县内只发展起来了十多家小型龙头企业,他们组织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贫致富能力弱。

庄浪不是没花力气招商引资。可县里地上少资源、地下无矿藏,龙头企业引进难。

不认命,不罢休!去年8月,庄浪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创新,提出了“整体工作党委政府行政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组织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贫困群众入社入股分红”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农村“三变”改革的主攻方向。

县里破天荒地组建了国有独资企业——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子下活满盘棋。农发公司的横空出世,真正起到了产业龙头作用。以这一“牛鼻子”为牵引,县里在各乡镇设立分公司,在每个村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起从县到村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让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脱贫。

一年来,通过农发公司和14家龙头企业的带动,庄浪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群众达到1.47万户,其中贫困户户,有户群众实现分红万元。

脱贫有多难,他们就有多拼,敢死拼命

牵引产业扶贫的国有公司搭建起来了。有人心中打鼓,这一新生事物,谁能管好?

难干的事要派能干的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尽锐出战。庄浪从农口单位抽调了10名科级干部为主的精兵强将,参与企业经营。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将行政干部培养成企业家,和将贫困户培养成产业能手一样艰难。

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短板何以补上?庄浪以敢死拼命的牺牲精神,全力攻坚。

“在特殊时期,遇到了一项特殊事业,责任重大又光荣无比。”从县农业经管站站长调任农发公司总经理,董建国人生轨迹来了个大转折。平日,他起早贪黑,马不停蹄。不到一年时间,体重减了6公斤,头发稀疏了许多。

去年公司成立时,百废待兴。“掌上明珠”考上大学,他顾不上去送。提及此事,孩子至今还在抱怨。

今年正月初二,全县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放不下“三变”改革的董建国前往水洛镇二李村,实地勘察养牛场址。令他没想到的是,公司董事长吴德仓不约而同也来到了现场。

秋雨连绵,公司引进的牛亟须分流入圈。董建国和20多名同事,以及乡镇的30多名干部,连续3天几乎没休息,从早上六七时一直干到次日凌晨三四时。“现在,我们一周都是‘五加二’‘白加黑’,节假日几乎不休息。”他说。

使命需要担当,担当需要本领。现在,董建国一有空,就赶紧学习产业政策以及公司法、合同法等,研究苹果、大蒜等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当公务员不同了,现在满脑子都是成本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他笑言。

在嘹亮的脱贫攻坚号角声中,庄浪县干部群众正在拼命提速……

脱贫不再“难”,他们勠力攻坚,信心满怀

纲举则目张,执本而末从。

“三变”改革的创新,农发公司的成立,加上广大干部的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让庄浪县解决了扶贫工作中的诸多“老大难”问题。

“现在,咱发展的信心足了,往前奔的‘胃口’都高了。”岳堡镇吴家村贫困户张小学感慨地告诉记者,“像今年,不是农发公司和‘三变’改革,家里收入就难说了。”

收麦子那会,村里连续下了20多天雨,他家的麦子绝收了,洋芋也下没了。

不过,他不害怕。

在农发公司的支持下,村里的灰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成了他和村民坚强的后盾。合作社组织他们种植、管护,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则由农发公司说了算。

去年底,公司指点他们合作社成员种大蒜。张小学将自家9.7亩川地“入股”到合作社。除了每年每亩地领元的土地入股红利外,平日他和爱人还在合作社的大蒜基地打工。“我们今年干了78天,一天60元,合计元,加上土地分红元,这两项就有近万元。”张小学说。

销路也不发愁了。大蒜今年行情不好,商贩收,一斤最多1元,但公司保护价一斤1.25元。张小学和其他入股农民还按一定比例,拿到了合作社的分红。

这日子,5年前,张小学怎敢想?那会,他在外地打工时,一条腿残了,一度双手拄拐,人生陷入绝望。

今年,县农发公司还给包括他在内的每个贫困户送来1头牛,为他们发展提供“第一桶金”。越干越有劲的张小学,自发盖了座养殖暖棚,还打算多养几头。

他们中不会养的,将这头扶贫牛入股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入股到农发公司的牛场代养,每年拿分红。

“以前给贫困户发的扶贫牛,有的不会养,有的不爱养,项目一验收,大多就折价卖掉了。现在,庄浪的牛一下养起来了!”在畜牧战线干了20年的县农发公司养殖业分公司经理张继红高兴地告诉记者,前不久,北京、广州的客商都来找他买牛了,庄浪养的牛这么“牛”,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

牛越养越多,带动着县里的玉米越种越多。今年,结合“三变”改革,岳堡镇蔡家村和下闫村联合流转了亩地,种起了饲草玉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今年增加了3万多亩玉米。

产业越做越大,以前令人头疼的薄弱的村级集体经济随之“水涨船高”。现在,不论养牛、养蜂,还是种果、种草,村集体都能按比例分红,再没“空壳村”了。

农发公司也交出了一张喜人的答卷。一年来,这家国有公司收入支出总体平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实现了企业发展有盈利、贫困群众有分红、村级集体有积累,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

路子对了,机制顺了。“三变”改革的“庄浪模式”,唤醒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脱贫产业步入快车道。锐意创新、勠力攻坚,庄浪一定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记者侯煜宋振峰)

来源:甘肃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