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山脉在秦岭西端,是泾河和渭河的分水岭,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陇山山脉深处的平凉市庄浪县郑河乡上寨村东北部山上,有著名的“关山天池”——朝那湫。朝那湫位于海拔米至米的山顶洼地,是我国西部极为少见的山顶湖泊。
这里崖石高峻嶙峋,植被种类繁多。来到近前,听山间松涛阵阵,看湫旁水草丰美,湫内碧波清澈,幽静清爽的气息迎面而来。更为神奇的是,遇大旱湫内水位不见降低,涝灾时湫内水位也不见升高。朝那湫分前湫和后湫,前湫约30亩,四周平旷,视野开阔;后湫约20亩,形状似一轮弯月。前后两湫相距一华里。
据《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朝那湫建立祠堂,祭拜大神巫咸。秦惠文王和张仪商量讨伐楚国,先在一块石碑上刻《诅楚文》,之后把石碑投入朝那湫,求神灵保佑征讨顺利。宋时,当地人把朝那祠改称“惠泽庙”,用来祭拜有崇高威望的严辉、严茂兄弟。明朝“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平凉人赵时春,写下“莫汤深潜空自守,拟乘云雨工飞蹇”的诗句,赞颂朝那湫。
但让朝那湫更具神秘色彩的,是关于华胥氏和其子伏羲的故事。
据考证,这里就是先秦重要典籍《山海经》中所说的“雷泽。”
《山海经》记载:“华胥氏履大人迹而孕伏羲。”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家》记载:“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唐朝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中说:“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还有很多史书或典籍都记载了这一事件,说明华胥氏在朝那湫旁怀孕,十二年后在成纪(今静宁西南)生下了伏羲。
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因伏羲孕一纪(十二年)而后诞生,古人便把伏羲诞生地称为“成纪”,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西南部。为了纪念颂扬伏羲圣德,成纪后人于静宁县修建了成纪文化城。
关于华胥氏和伏羲的传说,瑰丽多姿。
相传远古时期的一天,一个名叫华胥氏的女子在采集食物时,经过一个很大的水域——“雷泽”,因天气炎热,加之非常疲惫,于是便下到雷泽沐浴。忽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她急忙上岸,看到岸边潮湿的泥土上,有一双非常大的脚印,华胥氏十分好奇,心想,得有多大的脚才能留下这么大的印迹呢?于是,她把自己的脚踩了上去,试了一下大小。
谁知踩上去便有一道青色的彩虹自天而降,缠绕于身,这时候她感到腹部隐隐约约动了一下,顿生奇异的感觉,于是便有了身孕。十二年后,这位美丽的姑娘生下了一个孩子,他就是被后人尊奉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
远古时期以华胥氏为首领的母系氏族部落,以母亲为中心,在古成纪繁衍生息。她们住在山洞,以野果为食,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自强不息。她们长发披肩,善于奔跑,喜欢在山谷旷野里长啸。渐渐地,因为男性的体力强于女性,在生产劳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于是男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逐渐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伏羲就是男性中的杰出人物,也是父系氏族第一个代表性首领。
传说中的伏羲人首蛇身,也因此诞生了中华民族崇拜千年的图腾——龙。华胥氏所生的女儿“女娲”也被尊称为“龙神之女”,和伏羲共同成为华夏儿女崇敬的祖先,他们的出生地陇山,也成为龙文化的源头。
伏羲之所以被后人尊奉为三皇之首和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他观察天气变化和自然现象,“始画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创造了八卦。有研究学者认为,“八卦”也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他仿照蜘蛛教人们结网,用于捕鱼和狞猎;教人们养蚕,“化蚕桑为绵帛”;“制杵臼,济万民”,驯化野兽,成为后人驯养家畜的源头。从造网、捕鱼、狩猎、养蚕、织布、驯养,改进劳动工具,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保障了子民的衣食之源。他还改变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结束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伏羲还把天下分为九州,建立九相六佐的管理制度,任命官员分别治理,为后代社会秩序的管理提供了制度借鉴,他因此成为万人敬仰的部落领袖。
传说中自伏羲出生后,他的部落首领经历十五代都称伏羲氏。典籍中记载伏羲“生于成纪,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成纪,指的是西汉设置的“成纪县治”,最初位于今平凉市静宁县治平镇刘河村,唐宋时县治迁至天水市。
《史记》记载,汉初就有“成纪”这个地名,而明确标记具体位置的是北魏郦道元编著的《水经注》。其中所说的成纪古城正是今天静宁县治平镇刘河村东南的成纪古城遗址。
同时,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年出版的《辞海》,对汉朝名将李广的释义:“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年5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对成纪县释义:“西汉置,治所今甘肃静宁西南”。从不同文献佐证可见,“成纪”最早就在平凉静宁区域。
静宁县治平成纪古城遗址区域,已出土大量秦汉时期的板瓦、简瓦、瓦当、铺地砖、陶器碎片以及墓葬文物,如刻有“成纪容三升”铭文的汉代陶壶等。
作为古地名,成纪有两次南迁之变。
即中唐前的静宁治平成纪、晚唐时的天水显亲成纪、宋后秦州成纪。早在清代,就有学者提出“治平成纪、显亲成纪、秦州成纪”的成纪之迁学说。
对于成纪南迁,《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的很清楚。在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年)成纪县因地震灾害,由静宁治平迁到秦安显亲川;《秦安县志》记载,北宋初年又南迁至秦州,即今天的天水。
正是因为历代史书文献的明确记载,年甘肃省政府将成纪古城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又被列为国务院“第七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确认其为秦至宋时的古成纪城。
因伏羲诞生古成纪,成纪古城也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
尽管伏羲品牌现已成为他乡的“文化专利”,但是“古成纪”静宁作为伏羲文化的起始与源头是毋庸置疑的。
庄浪县郑河乡的朝那湫,西距汉成纪古城遗址不过百里之遥,属于同一流域内山水相连的文化地理范畴,且是该流域唯一历代有祭祀、典籍有记载的罕见湖泊。
由此可断定,朝那湫就是上古时期的雷泽,华胥氏孕伏羲于朝那湫,之后降生于成纪。朝那湫和古成纪,因为华胥氏和伏羲,都已成为悠悠华夏文明的曙光源头。
参考资料: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年出版)
2.《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年5月出版)
3.李世恩《朝那湫的面纱与诅楚文的迷底》(《甘肃日报·印记》年7月18日)
4.张喆《伏羲生于成纪》(《春秋逸谭》人民文学出版社年3月第1版)
来源:市文旅局宣传推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