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写平凉蒋子龙平凉之地崇信发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901/u3saok4.html
平凉之地蒋子龙01要地你不可能不知道伏羲、王母娘娘……那就应该知道他们的故里平凉。古意:“平定凉州”。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畿辅。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而秦穆公则伐西戎、开地千里。汉武帝时能够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清同治五年(),清王朝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派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兼任陕甘总督,并督办西北军务。左宗棠先到泾州,随后由泾州进驻平凉,接受陕甘总督印,并认为在这里“完全能够控制局面,策应各方”。两年以后,陕甘的局面由乱到治,左宗棠又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否则我国的陆地版图就不是现在的万平方公里,而是只有万平方公里。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十大开国元帅中的9位、十个大将中的8位,还有47名上将、千余名少将都曾在平凉宿营或战斗。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02古地谁还没见过苹果?但,只有到平凉才能真正认识这种原生于异域的古老神果。苹果古称“柰”,又名“频婆”,在人类还没有诞生之前就先有了它。亚当、夏娃窃食此果,遂有人类,苹果可称是“情爱之果”,催生了人类的兴旺。苹果又是“科学之果”,从树上坠落偏偏砸上了牛顿,于是成就了伟大的科学佳话,揭开了地球与宇宙的奥秘。至今今日,乔布斯将自己的产品称“苹果”,创造了几乎人手一个的企业传奇……平凉盛产上乘的苹果,仅静宁县就有百万亩苹果园,满山遍野,枝头累累。许多年来人们似乎都认为平凉的苹果之所以好,是因为此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显著,是苹果的“最佳宜生之地”。我却以为这只是表面的自然条件,或许还有更重要的历史因由:平凉古老而神秘的地理风貌及文明进化的历程,与苹果奇异的生命渊源正相契合。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平凉泾川县的大岭上有个牛角沟,出土了30万年前旧石器早期先民生活的遗址,其中有5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属于人类进化史上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将其命名为“泾川人”,比北京“山顶洞人”还早1万至2万年。当时地球上人迹稀少,“泾川人”的活动为中国这片大地增添了热度和生气,为造物的荣耀,喧腾着有力的声响。可想而知,平凉与苹果,不过是古老遇见古老,古老吸引古老。除去苹果,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仅以崇信县为例,生长在龙泉寺“芮谷深处”绝崖上的“古柏龙蟠”,形如虬龙破壁腾空;黄花塬村的“古桫椤树”,树龄年以上,是“佛国三宝树”之一;关村的“三异柏”,同时长有刺柏、绵柏、侧柏三种叶子,传说此树与“桃园结义”的三兄弟有关……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树擎天,气象非凡。远处群山环卫,近前有五龙山、唐帽山护持于左右,山前有溪流穿过,名为“樱桃沟”,古槐负阴抱阳,如一尊大神肃立于中。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锃,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大树主干的上部,分出八大主枝,又称“八卦槐”。下面占地两亩,上面的树冠直径36米,枝叶遮天蔽日,瑰伟异常。经国家林业部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王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绸缎,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公里左右,另有一株多年的老槐树,它的前面是唐代名将徐茂公的墓,老槐的后面是个庙。过去老槐的树干上有个大洞,村人常在里边打扑克、玩耍,久而久之老槐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03圣地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延公里,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公里处的山颠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郁。这就是声名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乃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的圣地。《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忽然一阵新奇温暖的感觉从脚心涌向全身,如沐春风,如醉如痴,腹部隐隐发热。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辞源》称:“成纪,地名。传说伏羲生于此。”于是,成纪城便成为“人类开元第一城”。伏羲成人后,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教导先民结绳网、做杵臼、制嫁娶、定姓氏,成人伦……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肇始的原点,纪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平凉城西30里,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亦称“笄头山”。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尔雅》云:“北戴斗极为空桐”,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什么意思?道,在天上对应的是北极星,在地上对应的就是崆峒山。你道奇也不奇?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崆峒。“老子八十一化图”讲述了道教始祖太老君传道的故事,在黄帝时太上老君为“广成子”。《庄子·在宥》中记述更为详实:“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道家治世思想也由此走向辉煌。圣地之神奇还不只这些,距崆峒山不远,遥相对应的是西王母宫的所在地“大旷原”,即平凉泾川一带。西王母又称“瑶池圣母”、“王母娘娘”,是中国传统信仰中最神圣、最古老的女神之一。据传后羿就是在大旷原获得了西王母赠送的“不老仙丹”。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七星北斗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针灸医学的鼻祖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使平凉成了“针灸的发源地”。葛洪在平凉庄浪的葛家洞修炼,并著《肘后方》。诺贝尔医学奖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的崆峒山,以及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03福地年12月的一天,平凉泾川县几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不经意间用铁锹撬出了一个地宫,随即发现了国宝级文物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以及琉璃瓶内珍藏的14粒佛祖舍利。这五重套函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佛祖舍利竟有14粒之多,至今还居全国首位。——公元年,隋文帝杨坚下诏,将14粒释迦牟尼舍利由高僧送往泾川,在与回山西王母宫遥遥相望的大兴国寺修建了舍利塔和地宫。后武则天称帝,在大兴国寺的原址上建造了泾川大云寺,并将佛祖舍利用琉璃瓶盛装后,依次放入鎏金铜匣、银椁、金棺之中。年冬天,还是几位农民,在距离大云寺遗址米远的地方耕作,发现了北周宝宁寺遗址,于是出土了石函、铜椁、铜棺、舍利瓶、舍利、金银钗、玉指环、医用铜刀等珍贵文物。年12月31日,泾川城关镇的农民在平整道路时,又发现一处佛像窖藏,随之出土数十尊北朝、北魏、隋、唐佛像,并在窖藏东西两侧各发现一个地宫,内有陶棺,藏有佛舍利0余粒并佛牙、佛骨等等。——平凉的农民成了伟大的考古发现者,也说明平凉遍地是宝,凡“面朝黄土背朝天”劳动者,一不小心就会挖出一件国宝。平凉是佛教东传要道,也是第一站。东晋太元八年(年),“后凉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来到凉州,鸠摩罗什在凉州待了17年,学习汉文,译经讲经……”为佛造像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第一代塑造雕刻佛像的匠人也应该出自凉州,他们最先开凿了敦煌石窟,然后是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从北魏后期开始,能工巧匠们又来到平凉距庄浪县城不足30公里的大峡谷地带,建造云崖寺。所谓“云崖”,因“一峰突起,丹崖翠壁,洞中生云,洞外盘云”而得名。寺,坐北朝南,丹霞凌空,窟列五层,层层相叠。佛像千姿百态,形意绝佳,是古人高超审美和精湛工艺的完美结合。寺外青山碧水,千峰争秀,石窟艺术与天然美景融为一体……所以云崖寺向来视为“中国晚期石窟的集大成者”。于是有人说,今人再也凿不出云崖石窟、雕刻出那么多神态各异又妙相庄严的佛像了。未必,庄浪的百万亩梯田,就是现在的另一个“云崖寺”。连续七届的庄浪县领导班子,连续30多年的同心同德,率领40万庄浪人,“先在山顶植沙棘戴帽,再以梯田为山缠腰,给埂坝种牧草锁边,为沟底穿靴以蓄水……”以兴修“水平梯田”为中心,兼顾山、水、田、林、路等,给以综合治理,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质地貌……一点都不比建造云崖寺容易,县里的领导换了一拨又一拨,有累伤的,有累倒又站起来的,却没有一个掉队的。用了34年的时间,“庄浪”这个羌语里的野牛沟,变成了“风烟绿水青山国”。或色彩斑斓一重重,重重旋升;或绿野翠埂一层层,层层攀高。田畴漠漠,泛水绵绵,征服了洪涝之害,不再惧怕山洪摧毁田地。庄浪梯田成了世界奇观,它的视频、图片,频频出现在电视上、电脑里、手机里,成了一种自然之美的象征。它的本质还是“庄稼地”,却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其中不乏来自国内外的农业专家,特别是干旱地区诸如以色列、日本的土壤学家,他们认为庄浪梯田“为世界干旱地区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如果云崖石窟是“洞天”,百万亩梯田就是“福地”,如同一铁锹能刨出一件国宝的福地一样。云崖寺供奉的是各方神灵,百万亩梯田呈现的是庄浪人坚韧的创造力。在平凉,神仙洞府很多,与每一个神仙洞府相对应的是人间福地,一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一百万亩饲用玉米基地,一百万头全国驰名的“平凉红牛”,再加上前面讲到的一百万亩苹果园以及一百万亩梯田……有着这么多的“一百万”,你想一想会有多么美好!崇信是陇东的粮仓,而平凉则是全省农业的“龙头”,土地宽广,土质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洞天福地”,可谓一应俱全——这就是平凉。(注:图片来自于网络)作者简介蒋子龙,男,汉族,年8月生,河北沧县人,年8月参加工作,年3月入党,中专学历,编审。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现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作为著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来源:平凉市文联审核:县融媒体中心/文诚勇编辑:县融媒体中心/王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