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甘肃省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平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皮毛集散地,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平凉历史悠久,境内现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除采集到石器外,还有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足以证明早在60万年前辖境内即有人类活动。从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出土的旧石器早期先民生活的遗址可以断定距今30万年以前,平凉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距今年前,轩辕黄帝曾登临今平凉市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截至年8月,平凉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1县级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庄浪县、静宁县、华亭市。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海拔在--米之间。平凉市位于陇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又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平凉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根据气象上通常把气候平均温度大于22℃定为夏季,小于10℃定为冬季,10至22℃以下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春、夏季天,秋季为77天,冬季为天。平凉市气候总的特点是南湿、北干、东暖、西凉。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平凉市水体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平凉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平凉市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种,野生动物31种。林业资源在省内有较大优势。十万沟乃一大峡谷,是我市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景区,位于崆峒山西南麻武山腹地,泾河峡谷南侧。县志曾载:该景区面积14.15平方公里,有大小沟涧溪谷近百条,近日“平麻公路”的开通使我们可以尽情的到大自然游览了。据史书记载,昔日轩辕黄帝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曾将十万军马隐于沟内,此峡谷由此而得名,至今石崖间还留有“将军窑”、“藏军洞”。关山天池朝那湫,位处庄浪县郑河乡上寨村东北湫头山(为六盘山山脉)巅,海拔米,距县城30公里,属渭河发源地之一。因其处于朝那湫故古地,故名朝湫。东关山与宁夏泾源县接界,北靠永宁乡林带,西至郑河乡,自然植被良好,峰峦环拱朝那湫地处东关山最高峰杏木山和石硌子梁顶。它东南与驰名中外的云崖寺毗邻,北与陈东石窟的另一颗明珠,成为甘肃省在庄浪县境内的旅游胜地。南石窟寺,地处甘肃省泾川县城东泾河北岸的温泉开发区蒋家村,距离泾川县城9公里。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的题记,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北魏永平三年(),泾州刺史奚康生始凿。与庆阳北石窟寺,誉为“陇东石窟双明珠”。现存5窟,均座北向南。崆峒水库风景区以山水风光旅游为主,可乘水上游艇,沿库区观赏两岸自然风光,远眺群山秀峰,陡壁悬崖,飞流瀑布,沿岸花草芳香宜人。其次是丹霞地貌地质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游览,主要路线有水路游艇路线,山边公路和泾河步行路线,公路交通和水上交通都十分方便。古灵台[1]位于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城内,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所筑。“灵台”历史悠久,古灵台位于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城内,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所筑。米家沟自然景观别具特色,重峦叠嶂,怪石突兀,流泉叮咚,松涛阵阵,形成了奇、峻、秀、妙的自然景观。春日山花烂漫,彩蝶飞舞,馥香飘溢;暑夏绿意盎然,飞瀑流泉,鸟噪蝉鸣;金秋野果累累,红叶遍野,层林尽染;隆冬白雪皑皑,树挂冰雕,银装素裹,四季之景各异,宛若人间仙境。云崖寺是国家级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山势险峻,奇峰争秀,号称四台十六峰;下临竹林寺水库,平湖如镜。天光、水色、云影、秀峰交相辉映。主峰峭壁上的云崖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平真君初年,被誉为“中国晚期石窟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石窟建造史上大规模开窟造像之风的最后止息地,对研究中国晚期石窟与佛教艺术有着重要的史学和艺术价值。地处六盘山西麓的庄浪县,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明万历《庄浪县志》这样写道:“立群山之中,居偏隘之区,田不川,山不林,雨少干旱,雨多则寒,一遇早霜,秋木尽萎,果菜桑麻皆非所产”,曾是有名的“没治县”。年,庄浪人以“农业学大寨”为指引,晓行夜宿,靠人背畜驮,肩挑车推,削山填沟,造地修田,拉开了庄浪县梯田建设的序幕。位于甘肃平凉市区西郊的龙尾山侧。建于汉代。背依山岩,面向泾河,寺原名兴教寺,后称林隐,安史之乱,太子李亨从马嵬“通夜驰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乌氏驿,辛酉至平凉郡……”,夜宿寺中,翌年称帝于灵武,寺亦改龙隐寺。明代,韩藩襄陵王“奉为香火,招僧住持,重修增葺”,并“置买田地以为焚修之资”。4A级景区,位于回山和泾汭河交汇处,是西王母发祥地和祖庙所在地,被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和中国民俗学会授予“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称号。据碑刻史料和文物古迹考证,王母宫始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后经宋初、明嘉靖年间两次重修,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清代毁于兵燹,改革开放后台湾信众捐资重建。柳湖公园为国家3A级景区,位于平凉城北城墙下,是陇东著名的山水园林,以“柳中湖、湖中柳”闻名。柳湖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8年),时任渭州太守的蔡挺“引暖泉为湖,环湖植柳,建避暑阁于其中”,茂柳荫湖,湖映翠柳,故名“柳湖”。暮春柳絮轻扬,如雪飘洒,成为平凉古八景之一“柳湖晴雪”。明嘉靖年间,韩藩昭王占为苑囿,筑亭榭楼阁十多处。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主峰海拔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崆峒山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昔称“乌龙山”,位于甘肃崇信县城西20公里处的汭河南岸,属关山东麓之余脉。相传因环周有五条蜿蜒的巨大石崖相拱,形五王龙奔腾之势,故而得名,在宋代有“五龙捧圣”的说法,为“崇信八景”之一。五龙山山势蜿蜒而挺拔,危峰峭壁,怪石突兀、翠峦叠嶂,风光秀丽,林海古树、长沟翠谷、神泉碧水、兵戒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