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让陪读妈妈一直在路上

                            

从农村到城市,陪读妈妈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甘肃省的许多县域,妇联组织正积极行动起来,关心关爱这些陪读妈妈,帮助她们在县城站稳脚跟——

“不要让陪读妈妈一直在路上”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在甘肃省一些地区出现了许多农村妈妈陪孩子到城市读书的现象。她们成了城市中的特殊群体。

母女俩平凡的夜晚,陪读妈妈姜芝美在做手工,女儿在做功课。

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的社会没文化到哪里都不行,为了孩子,我只能选择陪孩子读书!”姜芝美是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某乡一位陪读妈妈,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她是重庆人,早年在外地打工时她和丈夫相识相恋,后来定居到了庄浪。她有两个孩子,大儿子目前在外地读大学,小女儿在县城读高一。丈夫在外地煤矿工作,家里有年逾七旬的公婆。姜芝美的家距离县城大概有50里路,坐车需要约半个小时。

姜芝美的儿子小学三年级转到县城读书,从那时起她就开始陪读,儿子上大学后,她又陪女儿读书,其陪读生涯至今已有10多年了。“我们隔壁村有所小学,但条件不好,冬天采暖差,每天孩子放学回来手冻得通红,教学质量肯定不能和城市相比,转到县城就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读书环境。”姜芝美告诉记者。

姜芝美中专学历,学过财务专业,她也曾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但农村的家、老人还需照料,更要陪孩子读书,她没有更多选择。“我的经历听起来有点离谱,但我真的没办法,为了家和孩子我只能牺牲自己!”姜芝美对记者说。

与姜芝美不同,陪读妈妈宋春英家离县城较近,村里没学校,孩子选择到县城读书。宋春英也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一、一个上小学。丈夫是建筑工人,公婆年纪不大,可以照料家里,宋春英能安心在县城陪孩子读书。“我没念过多少书,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通过读书能有个比我们更好的前途。”宋春英说。

冯荷花选择陪读还有另一个原因,丈夫的哥哥是通过读书走出农村的,目前大哥一家生活在城市。冯荷花也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更好的选择机会。她毫不犹豫选择了送孩子到县城读书。“我们想让孩子看到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作为父母,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他们,他们读书成功了,我们也尽到自己的责任了!”陪读妈妈冯荷花对记者说。

在县城的家

“刚来那阵挺难的,出租屋里啥也没有,老公又不在身边,没认识人,孩子生病只能靠自己,感觉很凄凉!”回忆起开始陪读的那些日子,宋春英仍觉得有些心酸。

那是一间不大的出租屋,一年租金元,但这个价格对那时的宋春英一家已不算低。县城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生活不习惯,加上经济上的压力,让来自农村的宋春英很不适应。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在县城租房陪读,这样的日子宋春英整整坚持了六年。几年前,宋春英在和其他家长闲聊中得知,幼儿园旁有一家渔具公司招人,宋春英主动上门求职。就这样,她在县城有了工作。

宋春英白天上班,到了晚上,孩子做作业,宋春英就在灯下干活(公司的活儿可以拿回家做)。陪读六年后,在她和丈夫的打拼下,他们在县城按揭购买了一套平方米的房子。去年,一家人正式入住新家,从此宋春英在县城有了自己的家。“现在每天上班,孩子还要补课,有事才回老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城里!”宋春英说。

为了孩子读书,冯荷花起初在县城租了几年房子,几年后她和丈夫也在县城买了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目的就是为了陪孩子读书。

冯荷花老家经营着10余亩苹果园,正常的年份一家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果园主要由丈夫在家打理。平时冯荷花在县城陪孩子,每到周末,冯荷花就带着孩子赶回老家,帮家里干活。家里忙的时候,婆婆也会到县城来替她一阵。陪孩子在县城读书六年,冯荷花还是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她觉得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她依然喜欢农村的老家。

“农村环境好,空气好,房子也都是新修的,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陪孩子,我觉得还是农村好!”冯荷花说。

姜芝美没在县城买房子,主要因为家里开销多,经济条件所限,目前她和女儿仍租住在县城一所约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是一栋县城里居民自建的两层楼房,冬天采暖还得生炉子。虽然条件一般,但姜芝美并没有怨言。

相对于生活的压力和辛劳,对姜芝美和丈夫来说,孩子是他们最大的希望和盼头。

“丈夫、公婆对我很好,孩子也听话,我们这个家的生活很温馨!”每当周末回到农村的老家,姜芝美总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