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梯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将黄土高原精心描绘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从六十年代起,酷暑严寒吓不倒、贫穷饥饿压不垮的40万庄浪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征山不止,治水不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兴修水平梯田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苦战40多个春秋,终于建成了占全县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百万亩水平梯田,以倚天巨笔写下了庄浪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也写下了一串令世界惊叹的数字:修梯田付出了价值4.75亿元的劳动量,移动土方量2.96亿立方米,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六圈半。
如今,走遍庄山浪水,放眼碧野蓝天,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使得慕名前来考察的日本、以色列农业专家情不自禁地称赞:“这是庄浪人民在黄土高原上精心描绘的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简直是世界奇迹!”
三十年开山两代人血汗,庄浪全县总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43万,耕地万亩,其中万亩坡地分布在国道两旁的山梁丘顶和2条沟壑中,先辈们留下的荒山陡坡、沟沟岔岔,遇旱地裂,逢雨泥泻。庄浪人穷则思变,建国后,庄浪县委、县政府面对贫困,千方百计寻找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于年作出《开展治理坡耕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决定》。之后30多年,县委、县政府9次换届、10次易人,但梯田建设的目标未变,步伐未停。一把铁金欣,一辆手推车,就是庄浪人建造梯田使用的原始工具,移动土方是高强度体力劳动,当时人们生活穷困,多数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体力严重不支,为了赶工,有些身体孱弱者竟累死在田埂上。兴修梯田初期,由于缺乏科学指引,加之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土质疏松不稳,意外滑坡事故时有发生,有人就这样永远长眠于土方之下。
兴修梯田的高潮阶段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每逢农闲时节,群众会自觉走向田间地头,挥舞铁金欣锄头,吆喝牲口骡马赶修梯田,常见山坡上彩旗飘飘,深沟里人马嘶鸣,不论男女老少,一个个挥汗如雨,有时候还挑灯夜战,场面非常壮观。
从年到年,历时34年的梯田建设,庄浪付出了两代人的心血,先后有30人为此献出生命,人负伤致残,义务投入劳力万个,累计移动土方2.76亿立方米,如果堆成1米见方的长堤,足可以绕地球六圈半。截止年底,全县水平梯田累计达到98.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3%,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三跑即跑土、跑肥、跑水,三保即保土、保肥、保水)。实现水不出田,土不下山;大灾不减产,小灾保丰收。
庄浪梯田庄浪,藏语意为「野牛出没的地方」,如今的中国梯田第一县。
它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南部,六盘山西麓崇山峻岭之间,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95%。走遍庄浪山水,碧野蓝天,梯田层峦,林带环绕,鱼跃鸟鸣……。然而,这里曾经是一个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的国家级贫困县。庄浪梯田建设的历程,是勤劳的庄浪人自强不息、顽强拚搏、与大自然抗争,向命运挑战的奋斗史、创业史。
年以来,庄浪先后获国家水利部命名为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县」等称号。年8月,中宣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庄浪精神——再造一个秀美山川」报告会。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考察庄浪梯田后,叹为「世界奇迹」。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年在庄浪视察工作时题词「党员带头,战天斗地」,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在庄浪题词「愚公移山,大造梯田」。
年4月,庄浪梯田被列为全国文物文化保护遗产范畴。
在国家文物文化保护遗产项目说明书上有着这样的介绍:这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奇迹,是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十年坚持不懈改善生产条件的典型,更是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吃大苦耐大劳的无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和无私奉献、同心同德的群体意志,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