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腾格里沙漠,北邻乌兰布和沙漠,东连毛乌素沙地,三面环沙将宁夏北部平原裹夹在中间。对宁夏人而言,治理沙害意味着生存,同时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站在沙坡头旅游景区的沙山上,大漠、黄河、绿洲、高山尽收眼底。徐红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宁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化的土地逐年减少。“60年来,宁夏森林覆盖率从成立之初的1.5%增加到现在的14%,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沙漠化逆转,且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日前,自治区专门召开6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宁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幅美丽中国的“宁夏画卷”。
被誉为“高原绿岛”的六盘山,是生物资源的“基因库”。徐红摄
“好雨知时节”
清晨,站在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上,极目远眺,尽收眼底的是群山叠嶂,满目苍绿,保护区.66万亩天然次生林以及乔灌、叶阔混交林长势繁盛,树丛中不时有野兔蹦来跳去,好像在俏皮地与我们打着招呼,令人有一种山清空气新,美景沁心田的舒畅。
然而,早年间,六盘山下的这方水土却是另一番模样,由于人们对自然植被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该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苦瘠甲天下……这些词汇道说出了当年该地区百姓“靠天吃饭”的艰辛。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认定其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六盘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与固原市泾源、隆德、彭阳、原州区4个县(区)和甘肃平凉市华亭县、庄浪县、崆峒区3个县(区)接壤。“经过近60年的林业生态建设和修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各种政策的沐浴下,当地干部群众坚持几十年荒山植树,六盘山区的森林生态和水源涵养日臻完善,目前森林面积已达60.73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6.7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20%左右增加到现在的65.4%。”六盘山林业局副局长王双贵告诉记者,目前区内有桃儿七、黄芪、水曲柳等高等植物多种,金钱豹等脊椎动物种。
“好雨知时节”,如今这座“高原绿岛”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向下游和宁夏中南部源源不断地输送安全、洁净的水源。据测算,六盘山地区年降雨量在至毫米,是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每年近3亿立方米的径流量直接惠及陕、甘、宁三省区13县多万人口,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
保护区生态林业种植更加科学。多年来,六盘山地区大力开展树种引进、植树造林、动植物资源保护、森林抚育等工作。为了使造林更加精确、科学,宁夏实施了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雨量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王双贵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六盘山成功引种的华北落叶松如今已经成林,通过疏伐、修枝、补植阔叶树种等措施,使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结构得到有效优化,林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对低产林分通过稀植乔木等措施加以改造,有效促进成林转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绿满山坡的六盘山是宁夏构筑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一个缩影,是生态立区的典范。据了解,加强六盘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已写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立区战略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实施六盘山三河源水源涵养、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等工程,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带动南部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绿岛生态建设。
综合治理后,渝河隆德段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李玉摄
“当今乃发生”
如何更好地构筑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实施山水田林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可否认,宁夏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年渝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就曾引起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