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明确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探索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中国甘肃网8月21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梁峡林)为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评职称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探索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遴选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
各地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以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手段,以药品(耗材)降价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偿债主体责任,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设备购置,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紧急救治、支边、支农公共服务等投入责任,医院公益性。修订完善我省药品零差率补助办法。
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遴选部分市、县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医院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按照考核结果对全省所有三级、医院进行排名,将考核排名通报至各级政府。
逐步提高诊疗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联动改革。推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加大力度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使用,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手术、中医特色项目等诊疗服务价格为调整重点,并适当向薄弱学科予以倾斜,逐步提高诊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总收入中的比例。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支持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依法依规改革优化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行为规则和相关成本监审听证目录,探索采取简明易行的方式开展成本调查和听取意见。
推进庆阳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以及定西市、武威市、陇南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国家试点,扩大省级试点。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办法,落实结余部分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构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多个基地和中心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集中优势资源,争创儿科、心血管、呼吸、神经疾病、肿瘤、创伤、传染病专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或国家医学中心分中心,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0—15个。
医院(医院)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急危重症5大救治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专科(技术)联盟牵头单位作用,实现联盟覆盖的个县级分级诊疗病种全部在县级成员单位诊治;30种大病80%的患者在县级成员单位诊治;联盟内部90%的诊疗、检查在县级成员单位完成,医院实现同质化服务。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构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医院、兰大二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在张掖市、天水市、临夏州规划建设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
评职称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经费渠道,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比。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服务年限等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
积极推动市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备案制、承诺制。医疗卫生单位可在政策范围内,自主制定、发布、调整人才引进计划,自主设置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任职资格和考察程序,按规定采取公开考核与考察的方式招聘。实施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内容。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将定向生违约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管理。
探索高血压糖尿病等
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统筹推进相关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区域综合医改,实行改革试点“有进有出”,将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地区调整为白银市、庆阳市、嘉峪关市以及凉州区、玉门市、高台县、庄浪县、成县。
推进健康信息化建设。注重线下服务人性化,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际问题。改善结算模式,开展诊间(床旁)结算,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或一站式缴费改革试点。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检验、影像、超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对检查医院进行重点检查,应该互认但没有互认的,医院、责任医师向患者退回相关检查费用;应该互认但达不到互认要求的,医院、相关医院承担检查费用。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探索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