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展
《陇宝泾华——平凉历史文化陈列》陇上名郡·一方形胜·书院兴盛
第五单元陇上名郡
自秦汉设郡县以来,平凉一直是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陇上重镇,素有“西出长安第一城”之称,为历代王朝所倚重。宋元以降,平凉开府立州,安营驻军,经济繁荣,边贸兴盛,英才辈出,文风昌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第二组一方形胜
明清时期,平凉社会的发展一度呈现出富庶与繁华的景象。韩王就藩,使明代成为平凉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赵时春编撰的《平凉府志》,是平凉有史以来的首部府志。以书院兴盛为标志的儒家文化蔚然成风,文武进士,英才辈出。
平凉明清书院一览表
柳湖书院
平凉有书院始于明初。明、清两代,平凉境内先后创办了众多书院,其中影响较大的为柳湖书院。柳湖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年),时任渭州知州蔡挺引泉成湖,处处植柳,枝高叶茂,翠色参天,故名“柳湖”。明嘉靖年间,韩昭王占柳湖为苑囿,并大规模扩建,由明武宗敕赐“崇文书院”。清乾隆年间曾多次修葺,改名“百泉书院”、“高山书院”。同治初年,柳湖毁于战火。同治十二年(公元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再次修葺,更名为“柳湖书院”,并亲题“柳湖”匾额。
静宁文庙
静宁文庙位于静宁县城中街静宁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年)迁建,清康熙年间曾两次修葺,是明、清两代级别较高的州府文庙。建筑群整体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由棂星门、戟门、东西厢、大成殿组成四合院落,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布局严谨,造型宏朗。静宁文庙是平凉现存文庙建筑的代表,也是明、清两代崇文尚教风气的体现。
左宗棠与“左公柳”
左宗棠(公元—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晚清重臣。同治年间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军西征,同治八年(公元年)接任陕甘总督,驻军平凉,指挥战事。
左宗棠在平凉期间,修路植树,安民复业,极力恢复地方社会秩序。他深感西陲构祸,满目荒凉,遂命军队沿泾州一路向西,夹道植柳,后称“左公柳”。现存光绪四年(公元年)《武威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对此作了详细记载,并揭示了左公以“植树”喻示人才培养的深刻道理。“左公柳”见证了一百多年来平凉的兴衰荣枯,郁郁苍苍,老而弥坚。
黄绿釉竹节执壶清代征集于崇信县平凉市博物馆藏
高11.4、口径6.3、底径6.2厘米。子母口,竹节状直筒腹,腹左侧下部三分之一处出长曲流,沿腹壁上扬,右侧作方执,流、执均呈竹枝形,矮圈足。盖顶堆塑花钮,钮旁有一小气孔;绕流堆塑卷龙一条,龙首上扬,造型生动;腹壁饰浅浮雕竹枝蝴蝶图案,底部有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器表施黄绿釉,内施绿釉,盖沿下及足圈露胎,白胎细腻,釉色莹润。
祭红釉瓶清代征集于庄浪县平凉市博物馆藏
高58.3、口径22.0、底径18.0厘米。撇口,长颈,深弧腹,圈足。瓶内外均罩祭红釉,光亮可鉴,足底施白釉。
来源: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