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
庄浪县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典型案例
--小蜜蜂变身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一、背景介绍
年12月,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兴邦)负责实施的“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试点项目”落地郑河乡上寨村,通过社工的介入,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设计实施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项目,年至今,社工一直在这里深耕细作,这里悄然发生着变化。
02
二、扶贫实践主要做法
(一)社工入村带来产业扶贫新路。
庄浪县郑河乡上寨村,一个地处关山腹地的小村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上世纪60年代庄浪县拉开梯田建设序幕的“第一村”,是“庄浪精神”的诞生地之一。几十年来,上寨村的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要过苦日子,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这里的村民和当地政府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靠着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这是当地贫困群众普遍的思想,通过走访发现,制约村民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如严重的依赖性导致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当地以“三留守”群体为主,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以种植业为主缺乏经济基础,等等。基于这种现实,设计一个既符合当地实际,又能让老年人和妇女参与进来,又能见效快、能支持当地发展的产业成为社工思考的问题。于是,社工与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干部开始一户一户进行走访、一家一家开始了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在不断的走访和熟悉过程中,社工欣喜的发现,上寨村地处关山林区,有着优良的植被,是天然的蜂场、特别适合中华蜂的养殖,同时中蜂的养殖相对不需要复杂的技术、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适合老年人和妇女参与,又是见效比较快的产业。为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兴邦社工邀请甘肃养蜂技术推广总站养蜂专家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前期的需求评估论证,最终确定在上寨村贫困家庭实施中蜂养殖产业脱贫项目。项目围绕中蜂养殖“一项目四计划”,通过为上寨村贫困户免费发放蜂源,开展中蜂养殖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贫困家庭科学养殖,打造本地的土蜂蜜品牌。
(二)蜜蜂养殖脱掉山村穷帽子。
年2月,兴邦在郑河乡组织开展了中蜂养殖技能提升培训,拉开了上寨村中蜂养殖的序幕,5月份,近20万元的多箱中蜂发放至每个贫困家庭。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将蜂源集中地合作社由合作社的养蜂能手进行集中养殖,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合同,由合作社年底对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上寨村得中蜂养殖采取了“合作社示范+村民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也使当地老百姓尝到甜头。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养蜂的柳忠活来说,中蜂养殖绝对是个新鲜事物,刚开始可以说一窍不通。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学习,从蜂箱的摆放、蜂群的管理、蜂蜜生产、病害防治等,逐渐掌握技术,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饲养中蜂。每个月一次的入户指导,给合作社和养蜂农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由社工和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入户小组各有侧重,技术专家主要针对养蜂技术进行答疑解惑,社工则从人的发展、思想的改变、需求了解与资源对接方面入手,激发贫困家庭的发展潜能。两个短短多月的努力,年7月柳忠活家就生产了20多斤蜂蜜。“看到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够产蜜,大家伙高兴得不得了,已经尝到了养蜂的甜头,都想着好好养蜂,能把日子过好”柳忠活说。事实上,在上寨村像柳忠活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家住上寨村的顿闰月65岁,早年丧夫,有一个32岁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由于老人年纪大了,地里的重活没法干。“我们家只有我跟儿子两个人,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早些年的时候身体好一点,还可以在家里干些活,地里的庄稼每年收回来,拿出去卖了,够贴补家用。这两年年龄大了,出门干活使不上劲,只能靠儿子外面打工赚的钱养活两个人。现在有了蜂源,每天不需要去地里干活,在家就能养蜂产蜜,上次专家入户指导,还帮我收了家里的蜜,足足40多斤,按照每斤土蜂蜜元的价格计算,至少有元的收入。我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真帮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顿闰月说。上寨村作为兴邦参与脱贫攻坚的村子,发展中蜂养殖已经成为上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社会工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兴邦十年社区发展经验的积累,经过不断的探索,上寨村中蜂养殖产业脱贫初步形成了‘社会工作+特色产业+技术指导+合作社示范+农户自我发展+品牌打造’的模式”。
(三)建设美丽乡村社工助力。
上寨村地处朝那湫景区入口处,峰峦环绕,山水傍山而依,自然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有着优质的旅游资源。年6月,上寨村被确定为全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这是上寨村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件大事。如今的上寨村,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在建设生态农业风景观赏园,打造旅游示范村、建设标准化农家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华胥氏文化广场应声而起,观景长廊直通景区、道路硬化延伸到村民家门口。年4月,由兴邦、郑河乡政府、上寨金泉中蜂养殖合作社设计和打造的“湫池”商标注册,正式获得通过。兴邦社工的重点也将转移到产品外观设计、包装盒和品牌打造,上寨村的蜂蜜实体店和民俗展览馆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建成后将依托当地乡村旅游对蜂蜜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协助他们拓展销售渠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社工不断引导、支持当地村民参与中蜂养殖产业发展,让他们尝到“甜头”,同时撬动了当地政府对中蜂养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从产业论证、到技术指导、到品牌打造,再到产品销售,社工通过陪伴、支持开展了一条龙服务,以产业为突破口,与当地老百姓建立关系。兴邦社工不断发展和扩大中蜂养殖产业取得的成果,实现上寨村和下寨村组团发展,继续坚持以项目助推、技术支持为核心,扶持当地的养蜂合作社的发展,打造“湫池”蜂蜜系列品牌,帮助养殖户拓展产品销量等一条龙服务,继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助力当地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03
三、扶贫实践主要成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庄浪县郑河乡上寨村产业扶贫初见成效,截至年底,累计产蜜多斤,中蜂养殖的蜂蜜产值达到00多元,平均每户收入增加多元,推动成立的上寨村金泉中蜂养殖合作社已经成为庄浪县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兴邦在上寨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上寨村得经验复制到下寨村,实现了上下寨村中蜂养殖产业的组团发展,规模效益进一步凸显,在下寨村成立了下寨村青禾中蜂养殖合作社,并联合庄浪县郑河乡的其他四个村子成立了中蜂养殖合作联社。年上寨村金泉中蜂养殖合作社成为郑河乡的产业扶贫的一张新名片,蜂蜜在平凉市旅游商品暨乡村旅游产品展销评比大赛中,被平凉市旅游局评为平凉市乡村旅游产品“后备箱”工程十大必购产品荣誉称号。上下寨村中蜂养殖特色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庄浪县政府关于中蜂养殖产业扶持相关政策的出台,年庄浪县畜牧局出台相关中蜂养殖产业扶贫政策,对自发开展中蜂养殖的贫困家庭每箱蜂源补助元的资金,每个家庭补贴上限为0元,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养殖中蜂的积极性。如今的上下寨村,到处是花的海洋、蜜蜂的世界,在脱贫攻坚强力推进的今天,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努力攻坚,积极引入社工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找准群众致富的路子,破解发展中的一系列的瓶颈和难题。当下的郑河乡,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群众致富多管齐下,中蜂发展异军突起。
04
四、扶贫实践主要经验
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渐形成了“社会工作+一个产业+技术指导+合作社示范+农户自我发展+品牌打造’的模式”,以产业发展为主,以技术指导为支撑,以合作社发展示范、打造土蜂蜜品牌、拓展销售渠道为主线,结合村民需求和当地产业发展设计科学可行的产业项目,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以资源链接为平台,结合乡村旅游打造特色产品,这是兴邦在庄浪县郑河乡上下寨村实践的扶贫经验。
(一)全面技术支撑,确保中蜂养殖成效。
中蜂养殖初期,鉴于绝大多数村民没有任何中蜂养殖的经验,兴邦社工将技术指导作为两村发展中蜂养殖产业的核心板块,建立了常态化、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体系。
一是建立了中蜂养殖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