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浪人的骄傲的故事下

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308/4782770.html

《庄浪人的骄傲》

文/李战吉

摄影:岳凯平

9

我跑到报社院子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心里七上八下的,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下子可如何是好?别说上头版头条了,就连见报都泡汤了。我给中央写了信;中央部门的领导也来电话问过稿子的事……这一来可怎么交代呢?

走来走去,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稿子见不了报,人家就会认为我说了假话,按照信中所说的,那就给个处分吧!处分就处分,这个站长不当就不当了!可是这么一折腾,庄浪人的业绩就要被埋没了,“庄浪精神”就不能在《人民日报》上展现光彩了……个人事小,庄浪事大;个人受处分事小,庄浪人被埋没事大!为了庄浪业绩傲立天下,为了庄浪人挺直腰杆,为了“庄浪精神”传遍神州,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还要再试一把!

第二天,我又去找了许总编,把遇到的岔子做了汇报,把庄浪人对人民日报的高度信任,对于上《人民日报》的热切期盼,向他进行了倾诉。说道动情处,不由得热泪盈眶。许总编答应,帮助再协调一下,让我晚上再去找一下值班副总编。

晚上,我一进总编室,值班副总编就半真半假地说,你行啊,状都告到老总那儿去了。我急忙解释。他挥挥手说,好了,老总又发话了,咱们就照办吧。不过这稿子得改一改。第一,大标题得改;第二,评论员文章不配发了。

我知道,他是想让《人民日报》上发的稿子和《新华每日电讯》上的有所不同,表示我们不是转载别人的文章。题目改就改吧。但是,我还是不甘心,请他无论如何配发一下那篇评论员文章,因为文章里总结和肯定了“庄浪精神”;如果不发,就会失去理论的概括,削弱文章的作用。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最后把长篇通讯的题目改成了《庄浪人的骄傲》,把评论员文章改成了“编者按”。

文章的题目原来是《重塑黄土高原》;这样一改,把泛指的黄土高原变成了特指的庄浪,反倒更醒目了、更贴切了。评论员文章改成“编者按”,尽管不像原来那样连贯、完整了;但是其中还是保留了“庄浪精神”的那16个字,毕竟是比没有“编者按”还要强得多了。

修改完了,我并没有踏实,还是天天晚上往总编室跑,等着插空上版。这期间,中央部门的领导又一次催问稿子的情况,我告诉他正在等头条,可是心里没了底。我真的怕等来等去,又等黄了。那时候,真是度日如年啊!

5月24日晚上,我又来到总编室,值班副总编告诉我,明天见报。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千万可别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晚上回到家里,翻来覆去,一夜没合眼。

5月25日一大早,我赶到办公室,拿到了当天的报纸,捧起头版就看:压题梯田照片、醒目的标题——《庄浪人的骄傲》、“编者按”、正文,多字,占了上半版的一大半。终于开花结果儿了,我迷迷糊糊地回到家,倒头便睡,从早晨一直睡到了晚上。

10

稿子见报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5月25日的《人民日报》还没送到庄浪县,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庄浪人看到报道后,就纷纷给家乡的亲友打电话,传播这一喜讯。在中石化总公司南京第二建设公司工作的王德君,给弟弟打电话时激动得哭了。他说:“没想到咱庄浪的梯田也上了《人民日报》,还是头版头条,在南京能看到咱庄浪的消息,真是又亲切,又骄傲。”

5月27日上午,庄浪县委召开了常委会和中心组学习会。大家一致认为:《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长篇通讯,生动、翔实地介绍了庄浪人民打破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桎梏,矢志不渝修梯田,将千里赤地改造成秀美河山,创造“全国第一”“人间奇迹”的艰难历程和感人事迹,这是对“庄浪精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饱含着党报对贫困地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和鼓励之情。随后,县委、县政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县上下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开展《庄浪人的骄傲》和“庄浪精神”的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努力开创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在“梯田化县”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庄浪县水保局更是一片欢腾。27日下午,水保局把文章复印了多份,干部职工走上街头,敲锣打鼓,悬挂横幅,设点赠送。四邻八乡的群众争相传阅,奔走相告。许多偏远山区的群众听到了县广播电台的广播后,兴奋地说,咱在穷山沟里苦干了几辈人,终于让党中央也知道了咱庄浪,知道了咱庄浪人的精神,咱一定不辜负党报的关怀和期望,继续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

5月28日上午,甘肃省水利厅召开了“学习庄浪精神建设秀美山川座谈会”。会上,首先朗读了《庄浪人的骄傲》,全场鸦雀无声,人人静听文章。大家都为庄浪人民的业绩和精神所打动;异口同声地说:这篇文章具体深刻,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鞭策和鼓舞;人民日报记者呕心沥血,通过宣传庄浪精神,为我省水保事业指明了方向。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把“庄浪精神”提升到了理论高度,让梯田化第一县站住了脚,让“庄浪精神”站住了脚。这不仅是庄浪人的骄傲,更是甘肃省的骄傲。这也说明甘肃省按照“庄浪精神”干下去,大有希望。(以上为原话,略有调整)。

《庄浪人的骄傲》和庄浪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长篇通讯被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刊转载。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到庄浪考察,他们纷纷称赞庄浪梯田是世界奇迹。

年7月16日,庄浪县召开了现场大会,隆重庆祝庄浪县获得“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光荣称号。《庄浪人的骄傲》荣登了年度的“甘肃十大新闻”之首。

11

关于《庄浪人的骄傲》的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是,我还要说,往事中最让我难忘的还不是稿子,不是从稿子的采写到撰写、到见报的这个曲折的过程,而是庄浪人民对我的一片深情厚谊。

《庄浪人的骄傲》见报后,庄浪县在县城立了一座颇为壮观的“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碑。几百字的碑文中,记下了庄浪人的不朽业绩,还记载了《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刻下了我的名字和我写信的事。

年12月11日,庄浪县委县政府代表40万庄浪人民给记者站赠送了铜匾。铜匾上写着“梯田县铸造庄浪精神大手笔谱写辉煌篇章”。时任县委书记王浩林动情地说:“庄浪梯田是庄浪人民的杰作,《庄浪人的骄傲》是李战吉等三位同志的杰作。正是由于《人民日报》的大力宣传,庄浪精神才得以走向全国。你们的名字已经刻在庄浪梯田建设的历史丰碑上,庄浪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日报》,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当时,我发了个言。我是这样说的——

“是庄浪人民的这一伟大创举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事例、丰富的素材。如果说我们做了些什么的话,那只不过是尽了一个新闻记者所应尽的责任。

我们在认识庄浪、宣传庄浪的过程中,不仅对自己是个鞭策、是个提高,同时也与庄浪人民建立了友谊。这种通过共同事业所结下的友谊,不仅是深厚的,而且应该是持久的。

我将带领全站同志更多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用我们手中的舆论工具,用我们新闻记者一颗火热的心,继续把庄浪新的成绩、新的面貌反映出去,给庄浪的发展起到一些推动作用。(原话,略有调整)。”

通讯见报后,庄浪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告诉我,以前,庄浪到省里的一些部门去汇报工作,人家冷冷淡淡,更别说到北京找中央部门了,那是连门都进不去。现在不同了!咱到北京,手里拿着《人民日报》敲开门,一听说是庄浪的,他们都会说,知道,知道!热情地迎进去,倾听咱的汇报。只要是有适合的项目,部委的同志就会热心地为咱去衔接。他们说,庄浪人是好样的!你们连“梯田化模范县”都能修出来,还有什么干不好的呢?把项目给你们,我们放心!

年,县委书记王浩林、县长位志荣得到组织提拔,要离开庄浪了,到记者站来道别。他们满怀感情地对我说,以前县里的地方财政收入每年才两千多万元,自从《庄浪人的骄傲》见报后,4年来,全县从国家争取的发展项目资金多达6亿元,一篇报道把县里的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10年,新闻报道也是生产力啊!听到他们的感慨和评价,我忘记了走村串户的辛苦,忘记了日夜赶稿的辛劳,就像意气风发的庄浪人一样,我感到了作为一名一线新闻人的骄傲和自豪。

12

年端午节,我和其他报社的几位同志一起去庄浪采访。晚上到街上散步。那时,“全国梯田化模范县”的纪念碑还立在街口中心。过了纪念碑,看见一些老乡正在路边的小摊上喝啤酒,经济日报社的白站长就上去跟他们搭讪。说了几句以后,他就指着我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老乡们说不知道。也是白站长多嘴,他又指着纪念碑问,你们知道那个碑上有一个记者的名字吗?乡亲们都说,知道,知道啊!有人说是人民日报的记者,还有人说是李战吉。白站长又指着我说,这就是人民日报的李战吉!

乡亲们呼呼啦啦围上来。这个说,你可给我们庄浪人撑腰了,那个说,你可给我们庄浪人长精神了……他们拉着我们坐下来,有人说,你们吃羊肉串吧,我请客;有人说,喝啤酒吧,我请客!摆摊的老板索性说,随便吃,随便喝,算我的,不要钱!身边有几位老乡悄悄地走了。不一会儿,他们又回来了。每人手里还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都装满了过端午的大锅盔。那锅盔每个都有蒲扇那么大。他们拽着我的手,硬是把一袋袋的锅盔往我手里塞。蓦地,我的心里热乎乎的。多好的人民,多好的乡亲呀!只要你为他们做了一点点好事,他们就会深深地记着你,就会把你当亲人。

我左推右推,怎么也推不掉;只好数数记者的人头,从每个袋子里拿了一两个锅盔,分给了同去的记者每人一个——既留下一份心意,又留下一份动力。喝了啤酒、吃了羊肉串,我们付了帐,拎着锅盔往住处走去。一路上,大家回味着刚才那难忘的一幕,都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奖那奖,不如人民群众的夸奖;这杯那杯,不如人民群众的口碑!

年2月,人民日报社召开驻站记者会议,领导非让我在大会发言。推辞不掉,只好做了个10分钟的发言。发言中间7次被掌声打断,还是当时的社长王晨同志带头鼓的掌。发言中讲到了我和庄浪的故事,也对自己做了个总结。我说:

“现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周边环境很复杂,但是不管怎么变,我认为做好人、做好事、做好文的底线不能变。我在陕北插过队,在东北当过兵,在北京做过工,现在又在西北当记者。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养活了我,是东北人民用高粱米养活了我,是甘肃人民用白面养活了我。如今,我喝的是黄河水,吃的是甘肃粮,走的是陇原路,写的是西北文。我下定决心,要在甘肃这块贫瘠的热土上,为父老乡亲们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13

年11月,平凉市、庄浪县要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举办《我从平凉来——平凉金果、红牛、旅游走进天津》的宣传推介晚会。10月中旬,受县委书记徐毅同志的委派,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卓禄同志就积极跟我联系,让我无论如何都要在晚会上做个发言。

接到这个邀请、接到这个任务后,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了庄浪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亲眼看到了后任的几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继续“打梯田牌,走梯田路,创梯田业”,率领全县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地改善着生态、生产和生活。我想起了年4月去庄浪,看到了县里组织干部群众兴起绿化热潮,几万人像绣花一样认真精致地植树造林;看到了庄浪县又修通了大路,把梯田和紫荆山、朝那湫、云崖寺、陈家洞等景观连成一体化的风景线、文化圈,红红火火地地兴起了文化观光旅游产业。

我知道,早在年4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关于弘扬庄浪精神再造秀美山川的决定》,号召全省大力弘扬庄浪精神;年4月,庄浪县的百万亩梯田就被列入全国文物文化遗产。如今,我得知全县已经发展了65万亩梯田苹果,县地方财政收入由20年前的两千多万元增加到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元增加到元。

我仿佛又看到了年8月庄浪人走进人民大会堂,向全国人民介绍庄浪业绩,宣扬“庄浪精神”。我仿佛又看到了而今那漫山遍野的梯田苹果,我称之为“庄浪红”——它凝结着庄浪人民红彤彤的业绩,闪耀着“庄浪精神”金灿灿的光芒。我仿佛又看到了庄浪人紧紧地攥着我的手,把我称作“庄浪的大功臣,庄浪人民的大恩人”。作为庄浪县的第一位荣誉公民、作为平凉市的第一位荣誉市民,我二话没说,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做一个发言。

连续几天,回忆着我和庄浪那难忘的一幕一幕,写出了一个多字的发言稿,题目叫做“庄浪苹果庄浪情”。可是与央视沟通时,他们只给3分钟的时间,只能讲七八百字。我只好另起炉灶,写了二稿、三稿。11月3日下午,按照导演组的要求,做了最后一次修改,当晚正式做了演讲。5分钟发言引起5次掌声,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11月7日,平凉电视台的同志到家里来采访我。我给他们讲了庄浪的故事,讲了我和庄浪的故事。我给他们说了两句话作为结尾,这就是我的心声——

为什么提起庄浪,

我的眼里会饱含泪水?

因为我爱庄浪梯田爱得深沉。

为什么提起庄浪,

我的眼里会饱含泪水?

因为庄浪人爱我爱得真心。

年11月8日至11日于北京

年9月4日、8日修订于庄浪

年9月9日22时30分至9月10日7时04分,再修订于庄浪紫荆宾馆房间

附记:

还是在今年(年)2月,庄浪县梯田纪念馆的讲解员朱芳春同志加了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