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正楠段睿珺通讯员李娟淑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的教育扶贫,在解放农村劳动力,确保贫困人口子女接受良好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兴学校到解放劳动力,从增技能到订单式培养,平凉市作为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先行先试地区,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着力解决乡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教育扶贫之路,书写教育扶贫的出色答卷。
正因如此,10月17日,平凉市教育扶贫的经验在年全国教育扶贫论坛上做了交流和分享。
幼儿园里的日托制
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幼儿园。
村上有了幼儿园,让静宁县红寺镇魏沟村贫困户李军长的一双儿女实现了就近入园,并享受到了减免保教费政策。“再也不用为送孩子去镇上的幼儿园而发愁了。”李军长说,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我们就可以安心务果、养牛,发展生产。
静宁县魏沟村地处静宁、会宁两县接壤处,位置偏僻。年依托革命老区“两市一县”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投资万元,为该村学校(幼儿园、小学)新建幼儿园舍、硬化室外活动场地、配备幼儿园教具、购置保教和生活设备、并配套完成校园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幼儿园设大、中、小教学班各1个。
静宁县像魏沟村这样在“家门口”建起幼儿园的行政村目前达到了个,已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和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在实现幼儿园全覆盖的同时,静宁县在一些乡村幼儿园积极探索实施日托制。“乡村幼儿园实施日托制,就是中午让孩子在园里吃饭,午休。让家长由一天接送四次,变成早晚接送。”静宁县甘沟镇祁川村幼儿园园长李小华说,园里的饭菜每天不重样,孩子们都喜欢吃,入学的积极性也高。
目前,静宁县已建成农村日托制幼儿园16所。“延长家长劳作时间,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家庭的脱贫致富中来。”静宁县分管教育的常务副县长陈景春介绍,年计划再改建20所日托制幼儿园,年将实现有日托需求的农村日托制幼儿园全覆盖。
按照日托制标准,庄浪县今年改建万泉、阳川、大庄等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水洛郭堡、南湖石阳2所村级幼儿园,开建卧龙马湾、岳堡王岔等4所行政村幼儿园,全县日托幼儿达到多名。庄浪县第四幼儿园园长贾金凤告诉记者,园里农村孩子多,实行日托制后,园里加强了各方面的管理,对食堂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正在评省级示范性食堂。家长们反响好,真正解决了家长频繁接送的问题。
“平凉今年有54所幼儿园试行日托制。”平凉市教育局局长牛启寿说,农村学前教育是平凉市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实行简托制办园,家长接送次数多,束缚农村劳动力。市上计划在三年里,将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过渡为日托制,80%左右独立建制的村级幼儿园过渡为日托制。
解放劳动力的寄宿制
与幼儿园的家长频繁接送相比,最让家长头疼的莫过于租房陪孩子读书。
家长租房陪读是平凉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平凉市以农村初中为重点,全面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健全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寄宿生活环境。
为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庄浪县已建成九年一贯制思源实验学校,开建县职教中心整体迁建项目,建成26所学校学生公寓楼,设置床位1.06万张;全面实施“温暖工程”,解决了多名偏远农村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
“孩子住校后,我也解放了,现在一个月打工收入也不少。”庄浪县大庄镇一姓李的学生家长说。数据显示,目前,庄浪县校内寄宿学生达到名,入住率由上年度的60.18%上升到80.36%,初中校外租住人数由年的人减少到现在的人,进一步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和陪读的负担。
今年,平凉市确定了40所农村寄宿制建设管理试点学校,食堂、浴室、电暖设备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已全面完成,秋季开学已投入使用。平凉市已有多名校外寄宿生实现校内住宿,让学生家长告别陪读,腾出更多精力发展产业或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学校还通过开设晚自习等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寄宿制的吸引力,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告别陪读。”牛启寿说,平凉市将在三年内全市农村中学全面实施寄宿制,校外寄宿学生全部返回校内住宿,让家长不再陪读,以减轻贫困家庭租房经济负担,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助推精准脱贫。
红火的中职教育
“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作用重大。平凉市全市职中多学生中,有名学生来自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
毕业于静宁县职教中心班的学生王伏帅,通过学习技术改变了家里生活的窘困。她利用上职教期间所学知识给家里建了3个反季节栽植油桃和杏子的日光温室,并指导父亲一起精心料理,使得家里当年增收4万元,再加上苹果园的稳定收入,家里很快翻修了新房子,成了村里第一批脱贫户。
在王伏帅和父亲一起脱贫致富的同时,毕业于泾川县职教中心的崔小红凭借着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技能进入了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工作。“明年2月份,崔小红将出国培训学习10个月。”泾川县职教中心校长赵博琼说,在这所企业里,从泾川职教中心毕业的佼佼者还有姚亮和孙永哲等同学,由于收入好,他们都在泾川县城给父母买了房子,改变了家庭的面貌。
泾川县职教中心毕业生80%在上海就业,20%的在浙江宁波等地就业。目前,学校已经与6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对学生实行订单培养。“十多年前,学校招生难。从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能招满学生,90%以上的学生是自愿报名。”赵博琼说,学生就业好,工资好,是学校受到学生和家长青睐的关键所在。
围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静宁县对接地方产业扩大职业教育资源。围绕苹果、建筑等富民产业发展需求,在文屏教育园建成占地亩的静宁职教中心新校区,一次性建成覆盖16个专业的54个实训室和占地50亩的苹果产学研联盟示范基地。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静宁县职教中心在办好现有授渔计划班、中德诺浩班、大金班、高铁方向班等订单班的同时,年与上海大众有限公司、中国电子长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等10家企业、6所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秋季学期开始举办3D打印班、大北农班、移动电子商务班等20个订单培养班,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学需求。
立足实际,平凉市以中、高职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突出职业教育扶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优先就业,稳定就业。
“15”教育扶贫方案
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现场会后,甘肃省被确定为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平凉市教育精准扶贫先行先试工作立即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基于此,平凉市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15”教育精准扶贫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市上整合扶贫资金万元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先行先试工作。方案中,把农村幼儿园推行日托制、加强农村初中寄宿制建设管理、初中学校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依托县区职教中心建设精准扶贫通用培训平台、开展教育精准扶贫订单培养等五个方面,作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先行先试工作的抓手。
牛启寿解释,农村幼儿园推行日托制,目的是解决家长接送次数多、束缚劳动力问题。推进农村初中寄宿制建设管理,是为了让有寄宿需求的学生到校内寄宿,解决家长陪护问题,解放农村劳动力,减轻贫困家庭租房生活经济负担。初中学校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目的是解决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困难、升学无望而辍学问题,为学困生发展搭建成长平台,控制学生流失。依托职业院校建设精准扶贫通用培训平台,发挥职业院校的人才、设备资源优势,是为了解决精准扶贫培训行业各自为阵,针对性不强,效益不高的问题。在职业院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和劳动力为主要对象开展订单培养和培训,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稳定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在探索初级中学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上,平凉市在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前提下,利用综合实践课、绿色证书教育等课程,在全市初级中学全面实施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实现职普教育均衡发展。针对学困生和疑似辍学学生,通过建立“职教预科班”,适当降低文化课难度,加入要求动手能力的专业课,实现职普融通发展,有效降低了初中学生辍学率。目前,平凉市累计完成初中学校渗透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人次,组织初中学生到职业院校参观、学习、体验3万多人次,职业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为初中学生培训人次。还劝返辍学学生名。
为发挥职业院校的人才、设备、资源等优势,依托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和各县职教中心建立精准扶贫精准扶贫通用培训平台。依托建成的通用培训平台,统筹开展就业技能、“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劳务品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类培训。截至目前,平凉市累计命名、授牌行业共享精准培训基地57个,开展各类培训1.43万人次。
围绕继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平凉市将通过落实《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的“九大工程”,和平凉市“15”教育精准扶贫先行先试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农村日托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加大初中学校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力度,建好用好精准扶贫通用培训平台,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和学生培训培养工作。积极走出去联系国内外知名企业,扩大职业教育订单培养规模和精准性,提高订单培养数量和质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入学即入职、定岗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努力实现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
现在,在平凉每个农村学生都有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让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