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变化绘城乡美景建

五年可以改变什么?

以五年为限,对比平凉今昔图,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惊叹:城市大了,楼房新了,夜景靓了,道路宽了,公园美了……

翻开平凉的城建篇章,经历五年的砥砺奋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上了一份精彩答卷——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抓项目、夯基础,抓民生、强保障,抓产业、增后劲,抓管理、促提升,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和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以来,全市上下不断强化新型城镇化在“四化统筹”中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标方向,聚焦关键重点,推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截至年底全市常住人口.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1.98%,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进入深秋,气温骤降,天门塬五条道路之一的天通路甘沟河大桥施工现场依然机器轰鸣,火热施工。

“天门塬改造对激发平凉城西发展活力、增大城市吸引力和聚集功能等起到积极作用。天门塬五条道路工程建成后,将构建塬上塬下安全互通联系便捷的城市路网框架,也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承载地。”平凉城投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十三五”以来,我市一直致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生活便利、出行便捷的良好环境。按照东扩、西优、南延、北展,沿河谷川地形成中心城区、城东平凉工业园区、城西崆峒山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区“一中心两园区”的城市结构布局,我市相继实施了柳湖公园提升改造、新区绿地公园建设、重点街路绿化及景观提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东大门改造、“八沟一河”综合治理、“六提升四配套”、“十大项目、六大突破”等工程,并完成了东西大门、盘旋路、东湖公园、绿地公园等城市区域节点改造。

线过境段、南环路、甘沟路、双桥路、柳湖路、太统路、泾河大道、东环路道路以及双桥路、南北路、保丰路、纵三路泾河大桥等桥梁工程。建成了新民路十字、绿地公园、南门什子、西大街4处人行过街设施。完善了城市路网,打通了部分城市断头路,基本建成了内外畅通的城市路网体系,形成了城市核心区、工业园区和崆峒山大景区协同发展的城市格局。

全市积极新建自来水水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率均显著提高。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让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市民不同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生活工作上感受到舒适和便利。

民生项目处处开花

加快发展民生项目,可以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聚人心。

“当时那个房子非常小,一家5口三辈人才30多个平方。每到下雨天泥泞不堪,没法走路。冬天取暖靠炉子和电,又不方便又贵。现在不同了,搬新楼,住大房。”

马军平是我市棚改户受益的缩影,棚户区改造拆迁住上楼房后,不仅居住的条件有了质的改善,就连周边的环境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和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棚户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块硬伤,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告别低矮破旧的房屋,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是棚改区居民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

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新常态中破常态、去库存中求空间、防风险中稳增长、减国投中增投资、调结构中育产业、破困境中求新生的重要举措,抢抓两轮三年计划政策机遇,瞄准重点难点,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大手笔”推进,让众多住房困难家庭搬进新居,城区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统计,累计启动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7.22万户。

同时,充分发挥“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棚户区改造,配套实施棚改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1项,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城市面貌和市容环境得到大幅改观。完成土地挂牌出让.35亩,实现出让收益47.95亿元,通过房地产开发有效提升了街区风貌、城市形象和品位。

公租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群体覆盖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青年医生和教师、见义勇为人员等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农民工、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住房困难家庭。群众的获得感更强。

商品房建设发展迅速。“十三五”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资住宅建设,一大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相继建成了平凉天正润园、碧湖嘉园、世纪花园、景海丽都、新河湾、玄鹤新城、新城国际、天建豪庭、天麟龙馨园、龙汇嘉园,泾川县世纪花园,灵台县世纪花园,崇信县世纪花园,华亭市翰林雅筑、世纪花园,庄浪县嘉荣亲水庄,静宁县鼎邦嘉苑、滨河花园等65个住宅小区。

始终把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补上发展短板作为棚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破拆迁改造的单一模式,对在城市(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符合城市规划、楼体陈旧、屋顶或外墙面年久失修、管网管线老化锈蚀严重、供热未分户、小区道路破损、无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损坏、影响街区风貌的老旧住宅楼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年至年投资23.7亿元,对个小区栋楼5.75万户老旧住宅楼实施楼栋主体及阴阳台维修加固、厨卫间改造和小区内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等,并按照住户意愿和需求,—年对部分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部,改造后的老旧住宅进一步体现了功能的完善性、服务的便民性和房屋的宜居性。

村镇建设活力迸发

“十三五”以来,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动员村民拆除了危旧房屋、残垣断壁,改造了村内道路、排污管道,修建了民俗文化水街、主题广场和文化长廊,村上栽植了各类绿化苗木,办起了特色文化馆。

环境变好了,游人变多了。村里因势利导,把环境整治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点,把生态环境转化成了旅游资源。

我市加大产业培育,加快产城融合。挖掘区域文化内涵,融合旅游养生产业发展,建成崆峒区崆峒镇、灵 店、静宁县界石铺文化旅游带动型城镇,华亭、崇信等工业带动型县城和灵台邵寨、泾川玉都、华亭安口、崇信新窑资源开发型小城镇相继形成,泾川党原、灵台百里、崇信锦屏、静宁李店、庄浪水洛农业产业带动型城镇脱颖而出。

“十三五”期间,全市省市列重点小城镇完成投资15.56亿元,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投资4.6亿元,在全市36个重点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6个;投资3.8亿元,在全市36个重点乡镇建成垃圾处理设施36个。

目前,全市共有个乡镇。全市共抓建 重点小城镇12个,省列重点小城镇10个,省列特色小镇1个,市列重点小城镇36个。个乡镇建成区面积增加到.07公顷,全市农户基本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人均住房面积达27.31平方米,比“十二五”期间的23.52平方米增加了3.79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建立了农村清扫保洁体系,全市个行政村共有保洁人员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无害化处理行政村个,处理率达到99%。

文章来源:平凉日报

责任编辑:平凉市委宣传部信息中心

排版校对:许瑞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356.html